313年,統治西部的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和統治東部的李錫尼烏斯(Licinius)在米蘭會師,李錫尼烏斯迎娶君士坦丁同父異母的妹妹君士坦提亞(Constantia),以鞏固兩人的同盟,君士坦丁有感於基督教能團結士兵的力量,協助他統一羅馬帝國,與李錫尼烏斯共同頒佈了「米蘭詔書」(Edict of Milan),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保障羅馬帝國境內信仰基督教和其他宗教的自由,並且發還了已經沒收的教會財產。
米蘭詔書是基督教歷史上的轉折點,標誌著羅馬帝國的統治者對基督教從鎮壓和寬容相結合的政策轉為保護和利用的政策,基督教從被迫害的地下宗教成為被承認的宗教,也開始了與帝國政權合流的漫漫歷史。
不過,君士坦丁和李錫尼烏斯的同盟僅僅維持了一年,314年兩人為了獨霸帝國開始起衝突,320年李錫尼烏斯否認了米蘭詔書並繼續迫害基督徒,挑戰君士坦丁的威信,324年李錫尼烏斯聯合哥特人(Goth),君士坦丁和法蘭克人(Frank)組成基督教拉巴倫(Labarum)軍事聯盟,雙方展開大戰,最後君士坦丁擊潰李錫尼烏斯,成為羅馬世界唯一的統治者,並且重建拜占庭(Byzantium)成為羅馬帝國的新都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開啟了拜占庭帝國的歷史新頁。
為了帝位長年征戰的君士坦丁試圖取消迪奧克列天皇帝(Diocletian)設立的四帝共治制度,但是混亂的局勢還是迫使他任命嫡長子克里斯普斯(Crispus)和二房長子君士坦丁二世(Constantine II)為凱薩副皇帝,共同治理國家,但是二房法烏斯塔(Fausta)擔心自己的兒子無法繼承皇位,動念勾引克里斯普斯亂倫,勾引不成就反咬克里斯普斯試圖強暴她,君士坦丁因此在326年處死愛子克里斯普斯,事後發現法烏斯塔的陰謀,下令活活燙死法烏斯塔。
在君士坦丁統治下,羅馬帝國變成了軍事官僚國家,經濟困苦,民不聊生,但是他對基督教的貢獻卻是不可抹滅的,325年召開了基督教第一次大公會議─尼西亞會議(Council of Nicaea),試圖解決先後擔任亞歷山大主教的亞流(Arius)和亞他那修(Athanasius)對於基督神性和人性的論戰。
亞流教派(Arianism)認為基督在各方面都與天父的本體和特性不同,不是真神,也與人不同,沒有人的靈魂,是天父與人之間的半神(Semi-god),為被造者中的首先及最高者,並且反對教會佔有大量財產。
尼西亞會議採納君士坦丁的要求,通過了《尼西亞信經》,明確規定上帝為獨一、全能的父和創造有形、無形萬物的主;相信耶穌基督在萬世以前與父一體,受生而非被造;相信聖靈是主、是賜生命的,與父子同受敬拜,同受尊崇,確立三位一體的正統教義,亞他那修主教也在死後被追封為聖人,而亞流教派則被視為異端。
此外,會議也決定在春分後第一個滿月後的第一個星期天作為踰越節,獨立於希伯來曆,並且授權亞歷山大主教向其他主教宣佈確切的日期。尼西亞會議在歷史上意義重大,是第一次所有主教代表們聚在一起同意一份教義聲明,同時「君士坦丁轉換」把教會與政權連結在一起,通過皇帝的權力來召集主教,並且影響會議的程序。
為了一次赦免一生所有的罪孽,337年5月,君士坦丁大帝在臨終前接受洗禮成為基督徒,君士坦丁二世和二個弟弟君士坦提烏斯二世(Constantius II)和君士坦斯(Constans)共同繼承了他的帝位,君士坦丁二世統治西班牙、高盧和不列顛,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統治色雷斯、希臘、西亞和埃及,君士坦斯統治義大利和北非,法烏斯塔到底還是實現了她的願望。
《羅馬人的故事XIII最後一搏》,鹽野七生 著,鄭維欣 譯,三民出版,2006年7月。
《達文西密碼》,丹布朗 著,尤傳莉 譯,時報出版,2004年8月。
《羅馬帝國衰亡史第一卷》,愛德華吉朋 著,席代岳 譯,聯經出版,2004年10月。
《羅馬帝國衰亡史第二卷》,愛德華吉朋 著,席代岳 譯,聯經出版,2004年10月。
《羅馬帝國衰亡史第三卷》,愛德華吉朋 著,席代岳 譯,聯經出版,2004年10月。
《羅馬帝國衰亡史第四卷》,愛德華吉朋 著,席代岳 譯,聯經出版,2006年11月。
《羅馬帝國衰亡史第五卷》,愛德華吉朋 著,席代岳 譯,聯經出版,2006年11月。
《羅馬帝國衰亡史第六卷》,愛德華吉朋 著,席代岳 譯,聯經出版,2006年11月。
《圖解基督教》,傅宏基 著,陝西師範大學出版,2007年11月。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