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1日 星期三

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療(4)巫覡與厲鬼 - 信仰的興衰轉變

六朝時期,中國的政治、文化重心已漸南移,江南成為文化精英的搖籃和主要活動區域,而他們的宗教信仰、文化關懷和對著述的態度,也和漢儒有了很大的差異。

受到佛教的影響,死後世界的圖像遠比兩漢時期清晰,地下主和冥官的信仰日漸受到重視,受到道教的影響,巫者也以仙人作為崇拜的對象,山川神,包括社神,從東漢時起便逐漸有人格化的趨勢,到了六朝時期,更紛紛以人的面貌出現。

在六朝以前及六朝時代,地域性的自然神崇拜相當普遍,而土地神基本上是指自然物,但從六朝開始,土地神開始人神化,變成一種職位,並且可以由生前曾為地方官吏的人鬼充任,而蔣子文就是這種地域人神的第一位。


東漢末年,蔣子文任秣陵縣尉,在一次的追捕盜賊行動中,因公殉職於鍾山下,在孫權建都建康期間(211年),蔣子文現身,威脅利誘迫使孫權封他為中都侯。388年,蔣子文信仰已經擴散到尋常百姓家中,不僅局限在蔣山的祠廟一地。

453年,太子劉劭和弟弟劉濬政變,殺害宋文帝,武陵王劉駿聯合南譙王劉義宣和隨王劉誕舉兵討伐,劉劭屢敗,求助蔣子文,此時仍只獲得鍾山郡王和大司馬的頭銜,主要轄區仍然限於首都一帶。

蔣子文在鬼神世界的地位主要還是依賴世俗君王的敕封,而且以改變封號來提升神明的位階,這似乎是首例,而且,以帝王之尊主動向蔣子文求授,以誅滅反叛者,贏得戰場上的勝利,這也是第一次,蔣子文以國家或首都守護神的形象似乎更為確定。

齊王朝末年,蕭寶卷崇信蔣子文,首次敕封在原本的鍾山郡王之外加位相國,第二次加封頭銜為假黃鉞、使持節、相國、太宰、大將軍、錄尚書、揚州牧、鍾山王,第三次蔣子文獲得的封號是皇帝-靈帝,至此,蔣子文於是確定他在鬼神世界中至高無上的地位。

517年,梁武帝下令去血食之祀的範圍廣及諸廟祀及以百姓凡諸群祀,在菩薩皇帝想要令全國的人與鬼神都斷酒肉的強烈意志之下,蔣子文作為俗信世界的神靈之帝,不僅沒有豁免權,反而成為首要的改革對象,被塑造成一名茹素的神明。

南朝皇帝崇信巫覡的有:
  • 宋元凶劉劭(453年在位)
  • 宋孝武帝劉駿(454-464在位)
  • 宋前廢帝劉子業(465在位)
  • 宋明帝劉彧(465-472在位)
  • 齊鬱林王蕭昭業(465-472在位)
  • 齊明帝蕭鸞(494-498在位)
  • 齊東昏侯蕭寶卷(499-501在位)
  • 梁元帝蕭繹(552-555在位)
蔣子文似乎也沒有跨出現今湖北、安徽、江蘇、浙江四省的範圍之外,而且都在東吳、東晉和南朝的政治版圖之內,因此,雖然可以算是六朝時期南方各國的國家守護神,但是,始終無法像道教和佛教一樣,跨越政治疆域的界限,就這一點而言,蔣子文信仰也未嘗不可說是一種地域性的信仰。

蔣子文信仰能在這段時期蓬勃發展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巫者的推動和君王的獎掖,另一方面則是頻密的戰亂、疾疫流行和激烈的政治鬥爭所造成的社會情境,促使人心格外渴求趨吉避凶、祈福去禍,當然,南方巫覡文化的傳統力量應該也有利於這個信仰形成和傳佈。

在隋唐三百多年期間(581-907),蔣子文幾乎消失了蹤影,到了南唐(937-975)時期才又再度被封為帝,追諡為莊武帝,廟宇也再度重修,北宋時期,雖然一度毀於戰火,卻三度獲得修繕,在宋元時期,雖然很少有民間崇祀蔣子文的記載,但是,蔣子文仍保有帝號,而且,在鍾山的蔣帝廟始終屹立不搖。

到了明代,明太祖雖然將蔣子文納入南京十廟的祀典中,但是,蔣子文的帝號卻被摘除,改封忠烈公,明成祖又進封為忠烈武順昭靈嘉祐王,但是民間似乎已無祀之者。

在六朝時期,厲鬼才普遍的成為巫者崇奉的對象,在江南地區,尤其是建康及其鄰近地區,屬於荊楚、吳越文化地區的範圍,更有奉祀四位女性人鬼,不過其信徒仍以庶民為主,不曾成為官方祀典的崇祀對象。
  • 丁姑是不堪婆婆凌虐,自縊身亡,江南地區於3世紀末至4世紀初盛行丁姑之祀。
  • 梅姑則是因為違反道法,被丈夫殺死。
  • 紫姑是子胥的小妾,被大婦虐待憤恨而死,迎紫姑的習俗更成為中國扶箕(扶乩)傳統的主要源頭之一
  • 蔣姑是蔣子文的第三妹,未嫁即亡。
在以男性為主軸的傳統中國社會中,結不結婚對於一名女性而言,無比重要,因為女性最終的歸宿是在夫家而不是在父家,其死後的享祀事由其夫家的子嗣負責,因此一個尚未出嫁就過世的子女,過世之後,魂神便無所依歸而成厲鬼。

因此,自漢魏以降,中國社會便有嫁殤、冥婚這種習俗,藉以解決未婚死亡的女性鬼魂的祭祀問題,使其有所歸附而不致成為怨厲之鬼,而安撫這種女性厲鬼的另一種方法則是替其立祠祭拜。

對於巫者崇拜的這些鬼神,道教基本上抱持著排斥和貶抑的態度,道教主張禁絕多數的民間祭祀活動,只允許祭拜仙人和灶社。

六朝時期的道巫之別:
類別巫覡道教
儀式特質神像六朝時期的巫覡對於鬼神的信仰,主要的表現方式之一便是偶像崇拜,而這正是早期道教信仰所欠缺的特質,巫者所崇信的鬼神大多以雕塑的方式表現形象,而且,在巫者及其信徒的心目中,這種神像不只是神的一種象徵(symbol),而是有神靈寄寓(possession)的神體。在南北朝(420-589)以前,道教認為道無形質,因此不主張造像,南朝陶弘景在茅山時曾設立佛、道二堂,佛堂有像,道堂無像,立像是佛教和巫覡信仰共同的特質,卻不是道教信仰的核心。
道教要到隋唐時期(581-907),才在佛教及巫覡的影響之下,開始大量創制自己的神像。
祠廟從先秦時期以來,祠廟可以說一直是巫覡信仰的主要標誌和發展基地,祠廟不僅是神明的棲身之處,也是巫者的聚集、託身場所,以及信徒朝聖、參拜和舉行各種宗教儀式的公共空間。早期道士也會建立道館或道觀,但是,道館主要是道士及其弟子修道、生活的場所,不是神明或仙真的寓所,而且早期的道士對於巫者的祠廟也抱持著強烈的敵意,主張必須毀壞巫者的祠廟,防止廟中的淫昏之鬼、血食之神危害百姓,擾亂人民。
六朝時期,巫者和其信徒會將神像擺放在家中的廳堂,安置在神座上,以便隨時進行祈禱、祭祀這一類的儀式活動,一些擁有眾多信徒的神明,往往還有專屬的祠廟。
儀式場所北方民族的巫者(薩滿)於儀式進行之時,往往搭建帳篷,像北魏時期蠕蠕的女巫便是在大澤中施帳屋,以進行齋潔、升天之儀式。道士在舉行儀式時,尤其是齋醮,也會搭建祭壇。
酒肉與犧牲血食和酒肉之祀佛教主要是以殺生為罪名指控巫者,道教之中反對巫者血食和酒肉之祀的理由,主要還是基於經濟上的考量,耗費人民太多財物。
絃歌和鼓舞巫者的祭祀活動中另一個特色就是充斥著音樂和舞蹈,除了用來娛樂鬼神並娛樂參與祭典的民眾之外,有時候也用樂舞(尤其是樂器)驅除妖邪、治療疾病,或是召降招致鬼神,樂舞可以說是中國巫者用來溝通鬼神的主要工具之一,在一些療病、除魅、驅邪的儀式中,樂舞有時可做為一種對抗鬼神的武器。到了隋唐時期,道教也開始大力發展自己的音樂傳統,而較為重要的步虛和音誦則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但是,只使用鐘磬,樂器的種類顯得相當貧乏。
中國的巫覡在各種宗教儀式所使用的絃樂器,至少有瑟、琵琶和胡琴,除了弦樂器之外,還使用敲擊樂器中的鼓、鈴、鐸、鐘、鐃、鑼,以及吹奏樂器中的竽、簫、牛角,有時可單件使用,有時則可二種或多種並用,而且還常伴有歌舞的表演。
荊州左人以弓為樂器的場合和喪葬、亡魂有關,弩生於弓,弓生於彈,彈起古之孝子,死則裹以白茅,投以中野,孝子不忍見父母為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絕鳥獸之害,彈歌和這種護衛屍體的習俗有關,故屬於葬歌性質。
一絃樂器按其形制和演奏方法有:
  • 按絃
  • 撥絃
  • 弓絃
通神的方式降神或附身降神或下神就是招降鬼神,使祂們依附或憑附在巫者的身上,開口說話,和人直接溝通,這是中國巫者最常用的通神方式。道士雖然也有身中神和尸蟲的信仰,在修煉存神之類的法術時,也會召喚神靈進入自己的身體以守衛魂魄、精神或斬殺邪鬼、治療疾病,通常道士將被鬼神附身的現象視為中邪、鬼祟之病,必須加以治療,道士和鬼神的交通方式,基本上是透過所謂的上章,在六朝的巫覡信仰中並沒有這樣的文書作業。
一旦被鬼神憑附,其精神狀態往往會進入迷離(trance)的境界,在心理學的領域一般又稱之為意識的變異狀態(Alter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ASC),其特徵包括:
  • 思考模式改變(alterations in thinking)
  • 時間感混淆(disturbed time sense)
  • 喪失控制(loss of control)
  • 情感的表達變異(change in emotional expression)
  • 身體形象改變(body-image change)
  • 概念扭曲(perceptual distortions)
  • 意義改變(change in meanung or significance)
  • 有不可名狀之感(sense of the ineffable)
  • 有返老還童之感(feelings of rejuvenation)
  • 極易接受各種暗示(hypersuggestibility)
迷離狀態,若就巫師或薩滿的通神技能或類型來分,基本上又可分成:
  • 憑附(possession):鬼神降附在巫者或薩滿身上。
  • 魂遊(ecstasy):巫者或薩滿的靈魂脫離肉身而遊行於鬼神世界。
視鬼或見鬼見鬼是巫覡的天賦能力,巫覡不需要經過修煉或使用特別的法術、藥物,自然就能目睹鬼神的形貌、動作、言談,進而和祂們溝通、酬酢。道教也發展出一套所謂的見鬼之術,基本上是一種後天的、外加的能力,而且大多只具有短暫的效力,具體的操作坊是又可以分為兩種:
  • 利用符咒令鬼神現形。
  • 在人身上施行符咒、藥物或法術,使他們暫時性的具有見鬼的能力。
出神或魂遊巫者可以自主的操控自己的魂、神,進出形體,出入人間和鬼神世界,擔任人神之間的媒介,不過,在兩漢和六朝的巫者之中,卻很少看到巫者以魂遊的方式交通鬼神。相對而言,早期的道士似乎相當精通魂遊的技能,能使自己的魂神暫時離體,和仙真接遇,或是到仙境遊歷接觸。

薩滿(shaman)成巫或啟悟(initiation)儀式:巫病亦即神靈對其靈媒人選所做的試煉,也是成巫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個階段,一名被選中的巫者,在巫病的狀態下,只有讓自己成為一名醫療者才能痊癒,而痊癒之後,自然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巫者,同時也兼具醫療疾病的能力,就這一點來說,中國的巫覡文化和世界其他各地的薩滿文化(shamanism)之間事有其共同的特質。

六朝時期,大多數人生病之時,通常都會求救於巫者,只有極少數人拒絕巫者的治療,而即使是佛教徒,罹病之時,其家人往往也會尋求巫者的診治。

疾病原因歸諸鬼神作祟,若細加區分,則可以分為6種:
  • 亡魂為祟,主要是厲鬼
  • 鬼魅物怪作祟
  • 鬼神憑附
    • 巫覡的特有技能之一是召降鬼神,使之憑附,成為人神之間的媒介,這是由巫者所主動掌控的憑附現象,而一般人被鬼神附身則往往是被動的、不情願的,而且,也會被其他人視為一種疾病。
    • 一般將鬼神附身的現象區分為二大類型:
      • 自主的(voluntary)和可控制的(controlled)
      • 非自主的(involutary)和不可控制的(uncontrolled),此種通常被稱為一種疾病。
  • 鬼擊
  • 鬼神責罰
  • 觸犯禁忌
巫者用來療病的方法,大致也分為6種:
  • 性療法
  • 政治療法
  • 厭勝法
  • 禱解法
  • 禳除法
  • 探命之術

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療》,林富士 著,聯經出版,2008年06月。★
孤魂與鬼雄的世界》,林富士 著,台北縣文化局出版,2003年08月。
漢代的巫者》,林富士 著,稻鄉出版,2004年07月。★
古小說鉤沉》,魯迅 校錄,齊魯書社出版,1997年11月。
玉函秘典幽明錄》,周履靖、劉義慶 著,廣文書局出版。
冥祥記研究》,王國良 著,文史哲出版,2000年08月。

2008年12月29日 星期一

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療(3)房中術 - 漢武帝的執著

印度教、佛教密宗和古代希臘文化都將性活動視為養生的方法,但重視的程度似乎不如道教,將養生視為性活動的核心功能,並深信房中術可以治療疾病、延年益壽,甚至令人長生不死,大概是以中國的早期道教表現得最為突出。

猶太教則嚴厲的譴責婚姻關係之外的性行為,並強調夫妻之間以生育為目的的性生活,基督新教對於性的態度則相當接近猶太教的傳統,傳統的伊斯蘭教雖然也將性活動和宗教信仰緊密結合,但所肯定的性愛活動主要仍限於夫婦之間,而且非常重視性所帶來的愉悅,這一點和道教相當的不同。

在道教出現之前,中國社會中已有專門的房中著作,而且,在漢人的觀念中,房中已是一門足以和醫經、經方、神僊並列的方技之學。


《漢書.藝文志》所著錄的房中書有8種,專供皇室成員閱覽、修習之用,分別是:
  • 《容成陰道》26卷
  • 《務成子陰道》36卷
  • 《堯舜陰道》23卷
  • 《湯盤庚陰道》20卷
  • 《天老雜子陰道》25卷
  • 《天一陰道》24卷
  • 《黃帝三王養陽方》20卷
  • 《三家內房有子方》17卷
馬王堆三號漢墓所出的帛書和竹簡中,也有7種地方諸侯所擁有的房中著作:
  • 《養生方》
  • 《雜療方》
  • 《胎產書》
  • 《十問》
  • 《合陰陽》
  • 《雜禁方》
  • 《天下至道談》
漢代婦人媚道以功能來說,將房中術分為四種:
  • 求愛宜家
  • 求子廣嗣
  • 養生
  • 成仙
以隋代的宮廷藏書來說,在《隋書.經籍志》中,便著錄了10種房中書:
  • 《彭祖養性經》1卷
  • 《玉房祕決》10卷
  • 《素女秘道經》1卷并《玄女經》
  • 《素女方》1卷
  • 《彭祖養性》1卷
  • 《郯子說陰陽經》1卷
  • 《序房內秘術》1卷(葛氏撰)
  • 《玉房祕決》8卷
  • 《徐太山房內秘要》1卷
  • 《新撰玉房秘決》9卷
書的卷帙大為減少,並不單獨成類,而是和醫藥書一起歸屬於子部醫方之下,可見在隋唐人的分類觀念中,房中以從屬於醫方和道家(道教),其獨立性已有所減弱。

《玉房祕決》的作者,一說是唐代開元之後的張鼎,另一說則認為是和陶弘景同時的沖和子,此外,也有人認為,此書是隋唐之際雜抄性質的房中書,由沖和子輯,到了唐代又由張鼎增補。

房中七經是道教的著作,也是東漢最流行的一批房中書,上承西漢,下起六朝、隋唐的房中傳統:
  • 《玄女經》
  • 《素女經》
  • 《黃帝書》
  • 《容成經》
  • 《彭祖經》
  • 《子都經》(巫炎之書)
  • 《陳郝經》
其他,還有不在七經之列的《張虛經》和《天門子經》,《張虛經》應該是《神仙傳.玉子傳》中提到的張震(玉子)之書,虛與震是因形近而誤,《天門子經》則是《神仙傳.天門子傳》中所提到的天門子之經。

六朝時期非常流行的天師道的房中書《黃書》,在文獻中有許多不同的名稱,諸如《黃書赤界》、《黃書赤界三一經》、《黃赤經契》、《黃書契令》、《太微黃書》等,現存於《正統道藏》中的《上清黃書過度儀》和《洞真黃書》便是《黃書》的部份內容。

若《黃赤內真》或《太微黃書》真是出自涓子之手(或借其名),則此書應該也和房中有關,因為,根據《列仙傳》的記載,趙人琴高曾行涓、彭之術,涓子既和彭祖齊名,似乎如玄女、素女並稱玄素之術一樣,都是房中術的代稱。

房中書的內容不外乎四個範疇:
範疇主旨內容
補養之術講述特定的交媾法則和技術,而以治病養生、延年益壽、長生不死為修煉目標,主要以葛氏道為主。偏重的內容大多是以固精或還精補腦為基本原則的房中術,強調男性要利用房中術以養生、延年。
「死入生出」用於指示男性在交媾時應採取的舉動,其關鍵在於不能洩精,若是洩精便是死出,會大損於男。
房中術的確具有治小疾、免虛耗的功能,高明的人還可因而老有美色、終其天年。
但是,不認為光憑房中術便可以使人成仙,而且,修煉房中術有其危險性,若不知其要法和口訣便輕率施行,不僅沒有功效,反會使人速死。
實際操練用的技術手冊,其要點則包括下列6項:
  • 認識女體:尤其是女性性器官的各個部位和名稱。
  • 擇女:選擇有利於男性交媾對象好女,並避免和惡女交媾。
  • 交媾時必須慎選時間和地點,避免觸犯各種禁忌。
  • 介紹各種性交的體位、動作及其補益治病之效,即所謂的七損八益。
  • 描述在交媾過程中,男女雙方在各個階段的性反應,並指示男性如何在快要達到高潮的剎那懸崖勒馬,控制射精,以便還精補腦,並另女性心滿意足。
  • 強調要多御少女。
生育之法傳授孕育子女的交配守則和方法。果真嚴守不洩的立場,必然會引發兩項後遺症:
  • 無法生子。
  • 對於男性而言,幾乎沒有快樂可言。
顯然認為不洩最好,因為可以生身(成仙),其次,擇日而洩,雖然會失去成仙的機會,但至少可以生人(生子),最差的則是妄施,亦即因為欲望、佚樂而頻密交接、洩精,其後果則是疲勞而命墮。
中國的房中術,從男性的角度來看,基本上並不是以性愉悅為導向,而是著重於養生和求子。
神仙之道將性活動和宗教信仰、宗教儀式結合,闡述其消除災禍、度世成仙的功能。六朝時期天師道的《黃書》系統,強調男女合氣,比較重視男女雙修,又可分為兩大支脈:
  • 以《上清黃書過度儀》的黃赤之道為代表,和補養之術一樣,強調交而不洩,且不限於夫妻共同修行,可施行於道友之間,男女合氣只是道教徒的過度儀式,舉行地點應該是在道治的靖廬,往往是集體性的,無私密可言,而且,由於男女雙方並不一定為夫婦,因此,在交媾之時,應該不允許男性洩漏精液。
  • 以《洞真黃書》為代表,並不嚴守固精的主張,可以定期、適度的施洩精氣,但卻限定夫妻同修,主要的效用在於生子(生育),修行的地點亦是在道治的靖廬裡。
六朝後期的天師道經典《太上洞淵神咒經》將奉經道士、三洞法師和黃赤道士分成兩類不同的道士,其修煉地點和方法也不同,前者必須入山清修,後者則可在人間,並且可以擇取良日,男女同修黃赤之道。

學者大多認為《太上洞淵神咒經》是東晉末至南朝初期的天師道經典,至少都同意前十卷應該編寫於唐前,而後十卷則為唐至五代時期所增補。
醫藥之方提供醫藥之方,做為修行房中術的輔助手段。

道教對於房中術的態度:
態度道派說明
肯定與接受葛氏道與補養之術
  • 六朝道派之中對於房中術最為肯定的,似乎是以葛洪為代表的葛氏道(或稱金丹派),葛洪對於房中術的補養之術尤為推崇與肯定,葛洪的道術有部份是得自於亦修行房中術的岳父鮑靚(鮑太玄),也就是《三皇文》主要的傳授者。
  • 《神仙傳》中和房中術有緊密關聯的神仙人物至少有廣成子、老子、彭祖、白石先生、劉根、張陵、巫炎、孔安國、黃山君、甘始、封衡。
  • 在東漢末年,封衡和甘始、左慈、冷壽光(靈壽光)、東郭延年等人,都修習容成派的房中術,而玉子、天門子、北極子、絕洞子、太陽子、太陽女、太陰女則屬於《墨子五行紀》系統。
  • 《抱朴子》以寶精(房中之術)、行炁和服藥(金丹)做為追求神仙的三大要術,其中,以服藥最為重要。
天師道與黃赤之道
  • 天師道對於房中術還有更高的期許,基本上將房中術視為消災去禍、治病養生、長生成仙的方法,有時則將其作為過度儀式的主要內容,或是做為共同奉道的夫妻生子之道。
  • 《女青鬼律》所推崇、鼓勵其道民奉行的,正是《黃書》系統的房中術,而其強調的功效,也不外乎除災、解厄、長生、度世、為種民、飛仙等項。
《太平經》與生子之道《太平經》雖然也談房中術,但所強調的卻只是其中的生育和快樂兩種功能,其中又以生育最為主要,人最適合生育的年齡是30-60歲。
貶抑與拒絕上清經派上清經派有非常強烈的禁欲或苦行(asceticism)的傾向,因此,對於房中術基本上是採取貶抑、拒絕的態度,認為一旦修習房中術,則無法接遇仙真、靈人。
雖然採取貶抑的態度,上清經派的經典《真誥》還是記載了不少上清經派人物修習房中術:
  • 清靈真人裴君(裴玄仁),上清經派的主要仙真。
  • 山陰道士何道敬,和上清經典的傳佈很有關係。
  • 許謐,305-376年,又名許穆,字思玄,《真誥》的靈魂人物。
  • 許翽,341-370年,又名許掾,小名玉斧,字道翔,許謐的第三個兒子。
《老子想爾注》此書成書的年代,一般有五種意見,斷代的主要依據之一是書中對於世間偽伎(尤其是房中術)的批評,但對於所批評的對象竟是誰,卻又意見紛紜。
  • 成於東漢末年天師道成立之初
  • 成於北魏初期(5世紀初期)的北方新天師道徒之手
  • 成於南朝宋(5世紀)的天師道徒之手
  • 成於5、6世紀
  • 成於北魏末(534)以後

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療》,林富士 著,聯經出版,2008年06月。★
中國方術概觀.房中卷》,李零 編著,人民中國出版,1993年。
中國古代房內考》,高羅佩 著,李零、郭曉惠 譯,桂冠出版,1991年11月。
秘戲圖考》,高羅佩 著,楊權 譯,廣東人民出版,2005年06月。
中國方術考》,李零 著,東方出版,2001年08月。
中國方術續考》,李零 著,東方出版,2006年05月。

2008年12月28日 星期日

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療(2)道教醫學 - 癘疫橫行的結果

巫病(shamanic illness)是指巫者在成巫之前或在成巫過程中所經歷的病痛,最常見的疾病是所謂的鬼附(possession)或醫家所說的精神疾病,常以幻聽、幻覺為主要特徵,因祈禱或其他因緣,開始和神靈有所接觸,並接受其召喚(calling)、指導和治療,病人不但得以痊癒,而且還擁有療病的能力,其後,或經有神授,或經由其他巫者的傳授,終致獲得相關的知識和技術,並成為一名巫者。

因病成巫的巫者,則大多身處社會底層,成巫時的年紀通常不大,個人成巫的考量主要有五:

  • 為了擺脫病痛
  • 為了增加個人財富
  • 為了提昇自己的地位
  • 為了繼承家庭的傳統或服務族群(社群)
  • 為了回應神靈的召喚
學習的管道,則不外乎「神授」、「師傳」和「家傳」三種模式。

根據六朝時道教的信仰,「三尸」蟲可以說是每個人與生俱來之物,是百病的根源,也是道士修仙最大的障礙,必須除三尸才能進一步修煉仙道。

疾病和道士修道過程、修道生活之間的關係模式,大致可以分成三種:
  • 因病遇仙:也就是在病痛折磨之時,無計可施,無可奈何之際,巧遇仙人(道士),或仙人(道士)主動顯現,給予醫治,病人在痊癒之後,開始求道、修道,甚至因而得道。
  • 因病求道:罹病之後,主動向道士(仙人)求救,他們多半久病,而且多方醫治無效之後,才轉而求道,因而獲得醫治或療病之道法,癒病之後則開始或繼續修道。
  • 病中求道:在修道時,因宿疾未除或罹患新病,或更堅定其修道之心,或主動向其他道士尋求醫治之道,或感動真人而蒙救助,而終告痊癒。
這三種模式,大致來說,和巫者因病成巫的模式並無太大不同,只是道士病中所遇者大多為仙真或其他道士,而巫者則主要是神靈,而且,癒病之後往往成為其靈媒(spirit medium)。

道士、僧尼、俗師(包括巫者和術士)和醫者共同佔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醫療市場,道士用章奏,僧尼用齋講,俗師用解除,醫者用針灸和藥物,醫療是各個宗教(道、佛、巫)主要的社會活動。相對於較早上古時期的巫醫和稍晚宋元之後的儒醫,在六朝至隋唐的中古時期有所謂的道醫或道教醫學。

在《神仙傳》中,便記載了早期道士的醫者形象:
人物醫療方法人物醫療方法
王遠與陳蔚以符治疾伯山甫不老神藥
太真夫人起死回生韓眾與劉根治病成仙
三神人松柏治癩王遙坐布帊不飲食
李常在不老常在張陵房中與懺悔
巫炎房中之功劉憑禁氣與符咒
欒巴治鬼護病壺公與費長房賣藥與行符
李少君成藥與藥方沈建導引服食
董奉杏林神醫東陵聖母禁咒理疾
葛玄召劾符咒鳳綱百草花藥
孫博直指言愈玉子務魁之術
老君與沈羲神丹棗符茅君雞子請福
尹軌辟疫藥丸蘇仙公井水與菊葉
葛越千里氣禁甘始房中之事
陳長仙山祭水陳子皇餌朮要方
封衡管藥下鍼
在他們所用各種醫療方法之中,符水、禁咒、厭勝這一類的巫術療法,似乎還多於用藥,但是六朝時期道教常用的首過、上章(章奏)、齋醮之法,卻很少出現,這也許和編者葛洪個人對於天師道這一派的療法有所排斥有關。

東漢末年到魏晉南北朝所出現的道團和道派,以活動地域來說,集中於以建康為中心的江南一帶:
道派創始人歷史
太平道張角(?-184)原奉事黃老道的張角,後來另組教團太平道,自稱大醫,以醫療吸引群眾,利用符水、咒說替人治病,並要求病者要跪拜、首過。
後來,建立新政府,以天下太平為號召,發動革命,史稱黃巾之亂。
天師道張陵(張道陵)(34-146)在道教各派之中,論成立之早,組織之嚴密,延續之久遠,勢力之龐大,似乎都以天師道為首位。
清水道張陵的奴僕是天師道的旁支,而其道法就是以勑水(咒水)替人治病,東晉時,道師王濮陽曾治簡文帝皇后不孕之症。
北方新天師道寇謙之(365-448)在道教史上,寇謙之是以清整道教,除去三張偽法為號召而聞名,不過,他的傳教策略似乎還是延續三張(張陵、張衡、張魯)的天師道傳統。
靈寶經派陸修靜(406-477)陸修靜在清整天師道之際,也同時整理改造了靈寶經派的經典和儀軌。
古靈寶經《三元威儀自然真經》又可區分為金籙、玉籙和黃籙三種,其中三元又可分成上元、中元、下元。
帛家道帛和
干君道干吉(?-200)《太平經》的流傳是由帛和傳給干吉(或于吉),干吉創立的干君道主要流行於江南地區,再傳給宮嵩(或宮崇),傳教活動極為成功,信徒人數極為可觀,干吉後來被吳國孫策認為是妖妄而斬於市。
李家道李寬(約活躍於222-252)自孫權(182-252)時起,一直到葛洪之時,始終盛行不衰,主要關鍵在於能祝水治病頗愈。
葛氏道(金丹派)葛洪(284-364)葛氏道的傳承至少可上溯至東和末年的左慈,左慈傳葛玄(164-244),葛玄傳鄭隱,鄭隱傳葛洪,葛洪的弟子知名者至少有葛望、葛世、滕升、黃野人等。
葛洪所重視的修煉之法包括服食藥物、行氣導引、房中術、存思和服金丹,但其中只有金丹才是成仙的大藥,其餘只能用以治病養生。
在六朝的道派之中,葛氏道雖然沒有龐大的組織和信徒,但其仙道理論卻在道教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上清經派(茅山派)魏華存(252-334)師承南極元君(南極夫人)和西城王君的清虛真人王褒傳經授法給天師道女祭酒魏華存,魏華存透過兒子劉璞代傳《靈寶五符》和《黃庭經》給楊羲(330-386)。
許謐(305-376),又名許穆,字思玄,也就是《真誥》中常見的許長史(護軍長史),原本信奉帛家道,後來改拜上清經派的楊羲為師,並成為此一經派的第三代玄師。
《真誥》是由陶泓景(456-536)所編,但其內容主要是根據楊羲及其弟子許謐和許翽的手稿。
上清經派在南朝之後能逐漸躍居道教的主流地位,六朝時的靈魂人物陶弘景應居首功。
在六朝道派之中,對於醫藥抱持正面、肯定態度的,應該首推上清經派,對於當時的上清經派門徒來說,服藥以治病是自然之事。
樓觀派梁諶尹軌是興起於北朝時期的樓觀派所崇奉的仙人。
淨明忠孝道劉玉宋元時期才逐漸狀大的淨明忠孝道,便是以東晉時期的許遜為其奉祀的主神。
南朝之時,官方對於道教的獎掖日漸殷切,但也逐漸企圖掌控道教,設置「大道正」便兼有扶持和控制之目的。

早期的道教絕對不是一個同質性非常高的團體,對於醫藥的態度便差異很大:
態度道派說明
不用或拒斥天師道天師道對於治病的主張,並不用針灸湯藥作為治病的主要手段,而用首過、符水、咒說和上章請禱,主張以請禱之法療病,似乎和其興起於重巫鬼的漢中、巴蜀之地,及其集團中有巫覡加入有關。
透過懺悔罪過(首過)和與神明的盟約,使病者獲得寬恕而得以病癒,手書可能就是後來五斗米道三官文書和六朝天師道奏章的前身或範本。
請禱之法,就是以手書的方式,將病人的名字和服罪之意,向三官(天、地、水)稟告,請求免罪、除病,基本上就是一種首過(懺悔)儀式。
天師道在六朝時期便因傳授房中術(黃赤之道)而備受佛教界和道教其他門派的批判。
靈寶經派與南方新天師道六朝的靈寶經派對於治病之事,主要還是依賴齋醮、科儀(建齋祈請)作為療法,正是六朝靈寶經派的主要特色。
有條件的承認北方新天師道寇謙之的醫療法中,不主張用醫藥療病,使用和舊天師道相同的首過、上章儀式,還加入了燒香(香火)和廚會(請客、眾人助禱)的儀式,而其基本觀念似乎是在於生命有分,因此,生病時,只能祈求掌控生死的天地諸神的救助。
認同藥物可以除病,令人壽終,而且可以攘卻毒氣、瘟疫,不過藥物必須摻入仙人、玉女所降授的神藥才有這種功效,而要招降仙人、玉女,則必須仰賴齋功、念定通神。
太平經認為無論用方藥(草木方、生物方)還是用灸刺,其所以能除疾治病,主要關鍵還是在於方藥中有鬼神之力(天神、地精、人鬼),能驅使神、精替人治病。
接受並肯定葛洪與葛氏道葛洪對於藥物和醫家的療病功能還是多所肯定,只不過在他眼中,醫家的醫技、藥物只是薄技、凡藥,是至淺之術。
葛洪在醫學上的成就,主要在於將疾病予以分類,並以病為主,以藥方相從,便於臨床使用。
人生之為體,易傷難養,養生以不傷為本,修道的根基仍在於不傷,因此必須先以服食藥物、行氣導引之術治療百病。
對於當時以祭祀、禱解之法替人消災、治病的巫祝、術士,以及所謂的道士,深不以為然,往往斥之為妖偽、妖道,主張加以禁絕。
認為人應主動學習道術、方技以防身、卻害,不應仰賴祭禱鬼神或是「任自然無方術」,「思玄執一」這一套存思的方法,只能用來辟邪惡、度不祥,而不能延壽命、消體疾。
上清經派上清經派的道法也是主張先治病而後才能修煉成仙之法,而其所提出的主要治病方法也是服食藥物。
不過,對於房中的態度便和葛洪有南轅北轍之異,上清經派嚴禁在服食藥物或修煉仙道時行房。
上清經派則將仙道的層級,由下而上分成四階,依序為:
  • 服藥(草木之藥)
  • 房中、導引、行氣
  • 金丹
  • 《大洞真經》誦讀萬遍
前二階只能治病、養生而不能令人成仙,後二階不僅能愈百病,而且能令人得到成仙。
召呼身中神以治病的觀念在《黃庭經》中表現得最清楚,身中神即為人身之中各個部位和器官常駐之神明,研習此書的目的是為了昇仙、消災和治病,具體的方法,除了存思之外,還有行氣(呼吸吐納)、辟穀、服氣和沐浴。
楊羲常用的醫療方法是用藥和針灸,其次則是教導病人一些養生法(按摩、咽液、叩齒、沐浴、飲食、辟穀、行氣、服氣)和存思(包括祝或咒語)為主的道法,有時也用天師道所創的符水和首過、奏章療法。
陶弘景的醫療方法應該是以藥物為主,有時似乎也兼用針灸之術,其次,也主張以各種養生術和上清的道法治病。
主張「命有自然」或「生命有分」的人,便很容易拒絕接受醫療(包括醫藥),主張「命由天定」、「病由神祟」的人,也比較不易接受單純的、世俗的醫藥療法,但是認可「我命在我不在天」之說,接受世俗醫家之病因觀,又相信修仙必先治病之說者,則比較容易接受醫藥療法。

醫療方法歸結而言,不出下列4大類:
  • 醫者之術-藥物與針灸:中國大概從距今5、6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起,便已開始使用各種藥物和針具治病。
  • 養生之術-神仙與房中之術:
    • 在《漢書.藝文志》裡,神僊、房中和醫經、經方並列為方技之學,可見在漢人的觀念裡,神仙和房中之術並不是醫藥之術的一部分。房中則大致包括以滿足生子、快樂和養生三大目標為主的性愛之道。
    • 神僊和房中這兩種方術,到了六朝時期,雖然仍各自有所發展,但似乎逐漸被道教人士視為一體,並以養生或養性稱之。
  • 巫者之術-禁咒、符印與厭勝:
    • 從先秦一直到六朝,巫者始終是中國社會主要的醫療者之一,他們所使用的治病方法則大多採用咒術、符印和各種厭勝之術。
    • 早期的道士雖然長和巫者處於敵對與競爭的關係,但對於巫者的一些儀式和法術,卻並不完全排斥。
  • 道教儀式-首過、上章、齋醮、誦經與功德:具體的儀式內容則會隨時代和道派(或道士)的不同而有差異,不過,核心部份仍不外乎首過(懺謝、悔過)和章奏(手書、上章、奏章、請禱),此外,有些道士或道派還會強調齋醮、廚會、善行、功德、信道(行道)、布施、奉經、誦經之事。

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療》,林富士 著,聯經出版,2008年06月。★
疾病終結者》,林富士 著,三民出版,2001年11月。★
道藏源流考 》,陳國符 著,中華書畫出版。
道藏源流續考 》,陳國符 著,明文出版。
新譯神仙傳》,葛洪 著,周啟成 譯,三民出版,2004年01月。
列仙傳校箋》,劉向 著,王叔岷 校箋,中華書局出版,2007年06月。
道教研究資料第一輯》,嚴一萍 編著,藝文出版。
正統道藏》,新文豐出版,1988年12月。

2008年12月25日 星期四

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療(1)太平經 - 道教的開端

2003年年底,台北中正紀念堂展出了「羅浮宮埃及文物展」,在參觀完後對古埃及文化起了興趣,於是閱讀了蒲慕州教授的《法老的國度》,進而知道蒲慕州對於中國古代宗教也多有涉獵研究,而這也是我個人感興趣的領域之一。

在蒲慕州編著的《鬼魅神魔》論文集裡頭,第一次知道林富士教授的研究,林富士因為年少時體弱多病,諸多的求醫求道求巫過程,讓他對於巫覡和道教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而《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療》正是集十年功力的成果。

《太平經》作為可能是道教的第一本經典,70年來不斷地受到學者的研究與闡釋,當然也有許多不同的看法與結果。


《太平經》的著作年代,學者大致有三種看法:
  • 認為今本即是漢時舊作,又分為兩種:
    • 認為出自一人之手。
    • 非一時一人之作。
  • 認為其內容大體應為漢時之作,然今本之面貌乃經南朝梁、陳時上清經派的道士編修而成。
  • 認為係陳時道士之作品,與漢代的《太平經》無多大關聯。
《太平經》中至少有三種截然不同的文體:
  • 說教體:以散文和四言韻詩為主,文中偶見「真人」、「大神」、「天君」,但絕無「天師」,至少有一部應該就是天師授予真人的道書,作者似乎包括天師之師和天師本人,而有些篇章似乎是天師口授,真人筆錄而成。
  • 會話體:或稱對話體,是「真人」、「大神」或「神人」與「天君」相互之間的對話,也絕無「天師」,可能是天師之師的作品,也可能是真人先師的作品。
  • 問答體:是「真人」與「天師」之間的問答紀錄,每篇都是有頭有尾的文字,而其中絕無「天君」,大約佔全書篇幅的2/3,對談的內容可分為三類,
    • 討論天師所授的道書的內容。
    • 談論一些道法,內容有時和天師所授的道書並無關聯。
    • 談論時事,記錄者則是真人。
    因此,問答體應該算是天師和真人的集體創作。
《太平經》撰述的目的和主要旨趣是相當一貫的,全書應該在天師與真人的問答紀錄完成之後不久便已編成,若非出自天師之手,便是出自真人或真人傳人之手,在六朝之時曾經散佚,後來可能經過南朝末年的茅山道士重新整理、編輯,並加入前後二篇序文。

天師所要傳授的真正對象其實是帝王,但礙於其身份,因此先傳給同是去世者的真人,希望藉此輾轉交付帝王之手,再透過帝王,讓所有臣民都能奉行道法。

接受天師之道書和道法之真人,主要有6人,稱為「六方真人」或「六端真人」,只知為首的一位真人名叫「純」,其餘五人的姓名則不清楚:
  • 上行「玄真」
  • 下行「順真」
  • 東方「初真」
  • 南方「太真」
  • 西方「少真」
  • 北方「幽真」
撰述和傳授道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除帝王和人民的承負之災,而養性(養生)之術則為其書之首重者,道書的主旨乃在於闡述「正內」、「守根」之道,而以此道自能治身,並能治國平天下。

道書有六屬(六部界)和ㄧ大集:
  • 第一部界,陳述「守ㄧ之道」。
  • 第二部界,關於閱讀道書的方法,以及依照道書修行之後的功效,也就是所謂的「守道、入室」。
  • 第三部界,述「守神」或「守神道」的方法和功能,而「守神」基本上是「守ㄧ」、「守道」、「入室」修行的後續行為。
  • 第四部界,闡明如何拘校「正文、正辭」,以及「行正文正辭正言」的功效。
  • 第五部界,只是德君應根據「正文正辭」,仕臣九人(神、真、仙、道、聖、賢、凡民、奴、婢九等人)以治理天下。
  • 第六部界,論「治民除害之術」,也就是其獨特的「三道行書」。
在內容方面,道書先言治身之道,一方面以除疾治病、延命長壽、度世成仙三個層次,另一方面,精研治身之道自然能盡除天地萬物之一切災厄,而使天下太平,其次則論具體的治國之道,以除各種災禍而致太平,治身則為治國之本。

《太平經》對於疾病原因的解釋,大致是以為在下列五種情況下,人便會罹患疾病:
  • 中邪。
  • 神遊於外:蓋以為人身中有神(精神、神明),人一旦不能清淨自守或心有邪意,則此神會去遊於外,而生疾病。
  • 個人行為之惡所引起的鬼神譴遂。
  • 帝王政治行為失當所招致的病災:吏民之病,乃天地鬼神用以正諫人君的災異之一,因此天地有無災異,人民便無疾病,乃是驗證帝王政治措施良的指標,人民病者(災者)多寡,端賴帝王政治措施之優劣而定。
  • 因承負他人的禍報而致病:人自身即使行為無任何過失,也會因承負而罹病,而所謂承負,或指承受他人行為之過失所引起之禍報。
    • 承者為前,迺謂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積多,相聚為多。
    • 負者為後,乃先人負於後生者,今後生人反無辜蒙其過謫,連傳被其災。
    • 承負此一概念含了中國傳統的善惡報應、餘殃餘福的觀念,以及家族主義這二大要素,但其融鑄之功則要歸於《太平經》。
歸結上述所論而言,《太平經》對於疾病原因的解釋,大致有二:
  • 歸之於個人修身、治身之不當。
  • 歸之於個人(包括帝王)行為之不當。
《太平經》所主張治療疾病的方法,大致上可分為七種:
  • 守ㄧ思神法:畫五行神(外神)及五藏神(內神)之神像,懸於閑室(靖室、空室)之內,思之,守之,聚致精神於身內以治病,即可還神於內,除疾癒病,又稱為懸象還神法。
  • 善行法
  • 善政法
  • 祭祀禱解法
  • 丹書祝除法:吞食丹書(複文,天符)可以治除疾病,因為此種丹書具有驅使鬼神的效能,除了丹書、符書之外,所謂神祝也具有使神以治疾的功能。
  • 方藥灸刺法
  • 服食法
和其對疾病原因的解釋息息相關,但是並無絕對機械式的對應關係:
  • 守ㄧ思神法大致即針對因神遊於外、中邪而致病的情形而言。
  • 善行、善政法則亦在防治因惡行、惡政而罹疾的情形而言。
  • 祭祀禱解、丹書祝除、方藥灸刺法,基本上則是針對各種疾病情形中鬼神譴遂的因子而言。
總之,《太平經》所主張的治病方法,不外從三種途徑著手:
  • 從身體的修煉著手。
  • 從個人(或帝王)的道德、政治行為上著手。
  • 從鬼神世界上著手。
《太平經》疾病觀念的特質應該是雜揉性,雜含作者當時所及見聞的觀念,但是也相當自覺地強化了某些別異:
  • 漢代醫學思想的因子:
    • 將中邪(喜怒無常)和神遊於外視為疾病原因的主張而言,實與漢代流行的醫學觀念有相近之處。
    • 所主張的灸刺方藥的治療方法,純就技術的層面而言,更是漢代醫家習用已久的治療手段,漢代醫家治病普遍用灸、用刺(針)、用方藥(包括湯液、丸藥、膏藥、散藥),但是《太平經》對針、灸和藥方所以具有療病功效的解釋,似乎並不盡同於一般醫家,而具有相當濃厚的巫術色彩,可追溯到長沙馬王堆漢墓《五十二病方》的初漢(或更早的)時代。
    • 雖不否認醫者在治病過程中所能發揮的作用,但同時也強調天的主宰能力,若天不肯使人癒病,則醫者是無能為力的,無論是方藥(草木方、生物方)還是用灸刺,所以能除疾治病,主要關鍵還是在於方藥中有鬼神之力(天神、地精、人鬼),能驅使神、精替人治病。
    • 神祝療病之術更是道人所獨有,且可補大醫之缺失。
  • 漢代神仙、養生思想的因子:
    • 以不食、服氣之法療病而得長生的觀念而言,實與漢代神仙、養生家辟穀服氣的觀念相近。
    • 《太平經》中的守ㄧ,和《老子》的得一、抱一,《莊子》、《淮南子》的守ㄧ思想有其共通之處,且和秦漢以來神仙方士的養生思想有所關聯。
    • 《太平經》長生、成仙理論中所特別強調的行為善惡的因子,似乎尚罕見於東漢中晚期以前的神仙和養生說。
  • 漢代災異思想的因子:
    • 《太平經》認為帝王(或政府)不當的政治措施會使吏民罹病,會引起疾疫之災的觀念,以及以良善的政治措施防治人民萬物之疾病的主張,基本上,相當接近漢代的災異思想。
    • 但是,《太平經》除了強調人君的責任和樞紐地位之外,還認為,百姓及官吏也應負擔部分責任。
    • 此外,儒生日誦之經書在其眼中是比不上其道書文的,而儒生若要治身、治國也得求之於此道書文,在其九等人系譜中,排列第六的聖人和第七的賢人指的就是儒家者流的人物,由此可知,《太平經》的作者實自覺的別異於儒者。
  • 漢代巫祝、世俗信仰的因子:
    • 漢代巫祝或世俗所用之種種治病法,如禱解和禳除(包括祝除、逐除、辟除)法,其具體行事和觀念亦幾乎和《太平經》之主張無別。
    • 但是,卻不以為這些手段絕對有效,也不以為巫祝者流真有無限的神能可以替人療病,所強調的,乃是人的行為善惡和天的主宰性在人類疾病此一事項中的重要性。
《太平經》的流傳是由帛家道創始人帛和傳給干吉(或于吉),干吉創立的干君道主要流行於江南地區,再傳給宮嵩(或宮崇),傳教活動極為成功,信徒人數極為可觀,干吉後來被吳國孫策認為是妖妄而斬於市。

同時期北方的五斗米道,發展可分為二個階段:
  • 前一階段起源於東漢靈帝光和年間,其領導人為張脩。
  • 後一階段則是張魯於獻帝時期割據漢中,創立宗教王國(約194-215年),對於組織的強化、教義的補充和修正、以及教法的充分實行於一地,成為後來六朝天師道的雛型。
五斗米道與巫祝療病的主要區別在於強調「悔過」、「守戒」、「行善」的重要性,思過實為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療病法中一致而重要的特色,而此與《太平經》的疾病觀念中對於首過(悔責)和善行的強調可說正相符契。


法老的國度》,蒲慕州 著,麥田出版,2001年03月。★
鬼魅神魔》,蒲慕州 編著,麥田出版,2005年05月。★
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療》,林富士 著,聯經出版,2008年06月。★
疾病終結者》,林富士 著,三民出版,2001年11月。★
太平經合校》,王明 編,中華書局出版,1960年02月。
太平經今注今譯》,楊寄林 譯注,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年04月。
太平經研究》,王平 著,文津出版,1995年10月。
道教概說》,李養正 著,中華書局出版,1989年02月。
漢代思想史》,金春峰 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2006年02月。
道教史》,卿希泰 著,江蘇人民出版,2006年01月。
早期道教史》,湯一介 著,昆侖出版,2006年03月。
道教的起源與形成》,劉鋒 著,文津出版,2003年12月。

2008年12月23日 星期二

百年家族:錢穆-家姓源流

2007年中,因為工作關係,必須往來於台灣與中國之間,在中國的工作地點是在江蘇省無錫市,是我相當陌生的城市,依稀覺得這是《鹿鼎記》裡頭馮錫範的故鄉,當然後來查證結果馮錫範是福建泉州人,八竿子跟無錫扯不上關係,這大概是因為名字裡頭的錫所產生的誤解吧!

後來知道了國學大師錢穆和文學家錢鍾書都是無錫人,引起了我的注意,想來好好考察一下錢氏的源流。

對於錢姓,大家最耳熟能詳的便是《百家姓》一開頭的「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百家姓》相傳是錢塘(浙江杭州)一位老儒所作,成書於北宋建立之初,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次序並不是依據各姓氏人口實際排列,只是讀來順口,易學好記,而根據中國科學院袁義達教授的研究,王姓是宋代乃至於現今中國的第一大姓,而不是《百家姓》順序中的王八。


不過,開頭的趙錢孫李卻是有含意的,趙是宋太祖趙匡胤,錢是吳越國忠懿王錢弘俶,孫是吳越王妃孫氏,李則是南唐國後主李煜,更有說接下去的周吳鄭王,皆是吳越王的其他妃姓。

唐末,臨安錢鏐追隨石鏡鎮將董昌鎮壓黃巢叛亂,保全杭州,董昌從鎮海軍節度使周寶手中奪得統治權,並渡過錢塘江,擊潰浙東觀察使劉漢宏,奪得越州,平定浙東,錢鏐因而被封為杭州刺史。

董昌經常向唐朝廷大量進貢,因而一路被加封為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進爵隴西郡王,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年),董昌索封越王不成,在越州稱帝,國號「大越羅平國」,年號順天,並封錢鏐為兩浙都指揮使,但是錢鏐不為所動,反而勸其去帝號,董昌不從,錢鏐遂起兵討伐,最後董昌投降自殺。

因此,錢鏐在乾寧三年(896年)被授予鎮海、鎮東兩軍節度使,控制兩浙之地,在天復二年(902年)被封為越王,天復四年(904年)被封為吳王,907年,後梁太祖朱全忠篡唐後,為保全勢力與結盟因而加封錢鏐為吳越國王,是為五代十國之一國。

黃袍加身的趙匡胤先後在乾德三年(965年)和開寶四年(971年)滅後蜀、南漢等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傳詔吳越王從南面與宋軍夾擊南唐國,錢鏐之孫錢弘俶親自披掛上陣,終於在翌年11月攻克金陵,南唐滅亡,後主李煜成了亡國奴,被押解到汴京。

南唐滅後一個多月,宋太祖鑑於吳越王的忠心和削藩的功勞,決定和平統一吳越國,下詔令錢弘俶北上入朝覲見,厚加賞賜,並破例封孫氏為吳越國王妃,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錢弘俶在宋太宗的壓力之下,上表將所部1軍、13州、 86縣、55萬餘戶、10多萬兵馬盡獻北宋,史稱「納土歸宋」。

南宋鄭樵的《通志.氏族略》將錢氏列入「以官為氏」類,據《史記.楚世家》記載,黃帝之孫顓頊帝的曾孫陸終,他的妻子懷孕三年,剖腹生出6個兒子,老三就是八百歲的彭祖,《世本》說彭祖姓箋,名鏗,因擅長烹飪野雞湯,受堯的賞識,受封於大彭(江蘇徐州),建大彭氏國,在商朝時擔任守藏史,到了周朝時則是柱下史,他的後裔彭孚在西周時擔任錢府上士,也就是掌管錢財的大官,相當於現今的財政部長或中央銀行總裁,彭孚以官職為姓氏,是為錢氏,因西周建都於鎬京(陜西西安),所以錢姓起源於陜西。

早期錢姓分佈於關中和江蘇北部一帶,秦朝有御史大夫錢產,子孫居下邳(江蘇徐州),西漢末年錢遜為避王莽之亂而遷居烏程(浙江湖州),錢林棄官隱居長興陂門裡(浙江湖州),三國時置吳興郡,郡治在烏程,直到隋唐錢姓都以吳興郡為其繁衍的基地。

因此,錢姓以下邳、彭城、吳興為郡望,彭城則是因為錢姓是由彭姓分化而來,與彭姓有著共同的祖先,彭姓的發源地即在彭城,亦在江蘇徐州,但與下邳不在一處。堂號最有名的是來自於錢謬的吳越堂,其他則有錦樹堂、享彝堂、燕詒堂、萬選堂和丹桂堂。

郡望是跟著姓氏的宗族標記,代表著整個宗族最早的發祥地和姓名的源流,是長程線索,堂號能夠追溯的時間和血統淵源範圍要比郡望小得多,算是短程線索,不過,在台灣一般大多把堂號與郡望混為一用。

唐初,弋陽(河南光州)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闢漳州,有中原錢姓隨往,在福建安家落戶,宋元時期,發展到廣東、四川、安徽、湖南,明清時期,上海、雲南、湖北均有聚居,依據《台灣省通志.人民志》記載,南明桂王永曆年間(1647-1661)福建同安人錢某入墾鳳山縣觀音裡竹仔門莊及後莊仔莊,首開遷居台灣之先,有清一代近三百年,閩、粵及沿海錢姓前後八次入墾台灣,更有人遠渡重洋移居東南亞。

因此,我家的彭城堂,其實是彭城郡望,可以上溯到彭祖,甚至顓頊和黃帝,可真是源遠流長呀!


百年家族:錢穆》,印永清 著,立緒文化出版,2002年10月。
鹿鼎記》,金庸 著,遠流出版,2005年7月。
新譯百家姓》,馬自毅、顧宏義 著,三民出版,2005年3月。
喻世明言》,馮夢龍 著,三民出版,1998年4月。
通志》,鄭樵 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10月。
世本八種》,錢大昭、王謨、孫馮翼、陳其榮、洪飴孫、秦嘉謨、張澍、雷學淇、茆泮林、王梓材 著,北京圖書館出版。
臺灣省通志稿》,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主編,捷幼出版,1999年9月。

2008年12月19日 星期五

快樂經濟學-跟經濟有關,跟經濟學無關

感覺表達有意識的經驗,情緒是指感受反應的整個過程,那麼快樂是什麼?快樂可以取決於以下兩者:
  • 成就除以目標
  • 目標除以潛力
快樂有三種不同類型:
  • 享樂的生活(感官)
  • 良好的生活(順利)
  • 有意義的生活(對某件事物有承諾)
那麼有錢會不會就覺得快樂?一個人對收入是否滿意取決於與特定標準相比的結果,別人賺了多少錢,以及自己習慣賺多少錢。

  • 社會比較-別人賺了多少錢:
    • 在狀況未明的情況下,個體需要對自己能力做評量時,會先拿他人的能力與自己相比,因此,在毫無頭緒的情況下要做判斷時,會參考我們覺得比自己卓越的人的意見,重要的是你的參考團體有什麼變化。
    • 我們的欲求泰半和跟上別人的腳步有關,這個現象導致了地位競賽,這個遊戲最終是自我挫敗的,因為如果我過得比較好,那麼別人一定過得比較差。
    • 如果人們只關心自己的相對收入,卻一點也不關心自己的真正所得,那麼經濟成長將不會使人們過得更好,不過研究顯示一個人的收入比起其他人的收入對其本身快樂的影響大約高出8倍,但是對工作滿意度的研究顯示,只有相對收入會有所影響。
    • 快樂的一個秘訣,是去享受事物原本的樣貌,不去跟其他更好的事物比較,如果真要比較,就是不要想去跟比你成功的人比較,永遠向下比較,而不是向上。
  • 習慣性適應-自己習慣賺多少錢:
    • 學習去忽略不顯著或無關緊要的刺激,一再重複給予同一刺激,動物會漸漸習慣於這種刺激,而逐漸減少對刺激之反應,甚至完全不理會之現象。
    • 我們最容易習慣且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物,就是自己的物質財產,廣告商最了解這一點,所以總是要我們花更多的錢來感覺自己的癮頭。
    • 快樂的秘訣是去尋找那些你永遠也不會完全適應的事情。
如果追溯人的一生,會發現平均快樂程度相當穩定,男人女人快樂的程度差不多,女性的快樂會稍微高於男性,外表對快樂的影響微乎其微,而左撇子比右撇子傳達比較多正面的感覺和記憶。

那麼,影響快樂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家庭關係在結婚前的2、3年間,會變得愈來愈快樂,有些人已經開始同居,不過結婚後的那一年會達到快樂的高峰,第一年過後,習慣性適應逐漸發生作用,人們開始變得不那麼快樂。
小孩出生,確實是非常大的喜悅,但是平均在兩年之內,父母就會回到他們原來的快樂程度。
第二次婚姻破裂的速度比第一次婚姻快,不過每個婚姻狀態中的平均快樂程度一直在提高。
財務狀況當你貧窮時,高收入所帶來高度快樂的程度是最大的,一旦生存所需的收入穩定了,要讓人更快樂就不太容易了,但是當你越有錢,快樂感就會持續下跌,多餘的錢對於富人的影響不大,但是對於窮人的影響很大,高收入帶來的福利對於越富有的人影響越少,高收入在貧窮國家所帶來的快樂比在富裕國家中大,不過不論在那一個社會,富人的快樂指數遠高於窮人。
穩定收入的兩大威脅:
  • 工作變動:工作變動的短期心理成本非常大,但是成長的長期獲利相對而言較小。
  • 老化的來臨
每一次提高相對收入時(這是人們喜歡的),就降低了其他人的相對收入(這是其他人討厭的),這是加諸在其他人身上的外部不利(external disbenefit),是一種具體的污染,如果人們在決定該投入多少工作時不考慮這種污染,就會造成工作過量,工作與生活的比例扭曲失衡。
工作失業一兩年與剛失業一樣痛苦,你不會習慣適應這個狀況,失去的痛苦大約等於得到同一件事物的感受的兩倍,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如此熱衷於避免損失,也不願意製造可能損失的風險,人們願意冒巨大損失的風險以避免較小的損失發生。
不能永遠藉由增加對一個國家整體生產量的需求以降低失業率,因為如此只會產生通貨膨脹,相反地,你必須要改變整個勞動市場的結構,如果通貨膨脹升高了10%,那麼快樂程度只降低1%,比失業率上升10%的效應還要小得多。
英國各級的公務員中,工作最一成不變得那些人,動脈硬化的速度最快,位階愈高的人平均腎上腺分泌以及與壓力有關的可體松(cortisol)量就愈少,這也是壽命更長的一個原因。
當員工年歲漸增,薪資也會隨之穩定增加的話,那麼對於提升員工的士氣會有幫助,就算在薪資上的成長並不一定與生產力的增加彼此吻合,這就是為什麼一個人在公司裡的收入多伴隨著年資成長,而非隨生產力而增加的原因所在。
社區和朋友人在本質上是社會性的,我們的快樂最主要取決於自己與他人關係的品質,關心別人的人會比只關心自己的人快樂,努力為自己表現好,要比努力為這個世界做好事所產生的焦慮還多。
建立信譽無疑可以解釋很多看似道德的行為,它當然主要還是出於自私,尋求贊同的渴望比尋求好名聲更為強烈,它反映了與周遭的人和諧相處的欲求,利他的處罰是為了讓合作在社會中存在的必要手段,共同的困境是產生合作的最佳途徑。
一個流動率高的社區很少會是友善的社區,地理流動性讓人們從生產力較低的地區遷移到可以提升生產力的地區,不過地理流動性也會增加家庭破裂以及犯罪事件的發生,如果人們的流動性高,他們會覺得跟自己居住地區的人較少關聯,犯罪的情況也更為普遍,在犯罪率最低的地區,人們會願意付較高的租金與忍受較低的薪資而換取更多的居住安全,住在一個你可以信任其他人的地方,對你的快樂會有明顯的影響。
健康雖然現實裡有2/3的美國人都是藍領階級或從事服務工作,但是電視劇的角色裡只有10%屬於這個階層,廣告也有類似的效果,它展示的世界是比一般人更好的生活。如果你讓兒童觀看暴力電影,他們在遊戲場上就會表現得更為暴力,在播報自殺新聞或是電視劇李發生自殺事件之後,會有更多人真的自殺。電視增加了兒童對兩性角色差異的認知。
拿所有患病人數來看,心理疾病佔所有總數的1/4,然而,在美國只有7%的醫療支出是針對心理疾病,而在英國只有13%。
兩週內至少出現以下幾種狀況之中的五種,就可能是重度憂鬱,會出現憂鬱情緒與對幾乎所有的活動都失去興趣和樂趣。
  • 一天當中大部分時間感到沮喪
  • 減少興趣或樂趣
  • 明顯的體重增加或減少
  • 無法入睡或睡太多
  • 對身體活動的控制力降低
  • 倦怠
  • 感覺沒有價值或有罪惡感
  • 無法思考或集中注意力
  • 出現死亡或自殺的念頭
個人自由最大的快樂來自於,將自己沉浸在自身之外的某個目標中,擁有遠大的目標,但又不至於太過遙不可及,無法達成的目標是眾所皆知的憂鬱症起因,但是無聊也會造成憂鬱症。
個人價值觀在最後關頭,你可以拿走一個人所有的一切,只除了一樣,那就是人最終的一種自由,去選擇自己在面對任何處境下的態度和自由,我們已經受了太久的訓練,只會努力工作,不會享受,安定和平靜的心靈是人變得更有錢之後應該增加而非減少的產物。
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在決策過程中,由於問題被呈現的方式,在決策者心中塑造的概念架構,導致決策者未經深思熟慮就依賴錯誤的思考架構上,以致一開始就錯失正確的問題解決方向,看不見重要的目標或聚焦於不佳的方案上。
尋求最好的最大化者(maximisers)比滿足者還要不快樂。
  • 我們凡事考量自己最大福祉的傾向,對自己並沒有好處,特別是我們會花太多時間生活在未來,而忽略了現在。
  • 我們必須控制自己與別人比較的傾向。

一個快樂的社會必須建立在兩項基礎上:
  • 對於他人給予最大的同情。
  • 最堅強的公平道德原則
最好的政策就是能產生最大快樂的政策,最道德的行為,即是能對所有會受影響的人帶來最大快樂的行為,這就叫做最大快樂原則(the Greatest Happiness Principle),重視的是整個後果的流程(包括這個行為本身),而非僅止於行為的特質。

最大快樂原則包含一個兩階段性的做法:
  • 首先幫助人們選擇規定
  • 當規定發生衝突的時候,幫助人們選擇行動。
最大快樂的理想有兩個功能:
  • 幫助我們不帶感情地思考如何規劃社會
  • 可以啟發我們熱情地承諾追求共同的利益
評量政府的品質有六項指標:
  • 法治
  • 穩定與消弭暴力
  • 發言與可信度
  • 政府服務的效率
  • 貪污絕跡
  • 治理系統的效能
對於今日世界的結論,關於快樂的12個事實:
  • 快樂是人所有經驗之中一個客觀的層面。
  • 我們生而為了追求快樂。
  • 最快樂的社會就是最好的社會,公共政策應該以它能增進多少人民福祉與減低多少人民的痛苦來批判。
  • 除非人們同意,快樂是所有人心之所嚮,否則我們的社會不太可能變得更快樂。
  •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
  • 身為社會性的個體,我們想要彼此依賴,不斷最佳化並不是達到快樂最好的道路,比起覺得自己永遠都要最大最多的,如果你可以滿足於夠好的選擇,你可能會比較容易快樂。
  • 人們也深深地依賴現狀,人們不喜歡任何一種損失,他們對於損失比對於獲利還要在意。
  • 人也很在意地位,稅制是防堵惡性競爭的方法,另外一個限制惡性競爭的方法是教育。
  • 人類也很容易適應。
  • 在任何情況下,當人們變得更富有時,額外收入能增加的快樂會愈來愈少。
  • 事實上,快樂取決於你的內在生活,與你的外在環境一樣重要,透過教育和實踐,改善內在生活是有可能的,讓你更能接受自己,更能關心別人。
  • 公共政策對於去除不幸比增加快樂要來得輕易,因為不幸的成因比較明顯。

快樂經濟學》,理查萊亞德 著,陳佳玲 譯,經濟新潮社出版,2006年11月。

2008年12月17日 星期三

騙子?情人?英雄?-宅男腐女站出來

現在對快樂的看法源自佛洛伊德的消費的享樂主義,消費的自我是建構在無窮的欲望上,追求享樂主義是個人的追求,無法使生命滿足,無法提供任何意義,除了感官上立即的滿足之外,結果是許多人內心深處的冷漠不關心。

與別人來往是人類快樂的主要條件,除了個人的追求快樂之外,還要有更多的機會與人來往,更多有意義的、有共同目的的來往,人是講求意義的動物,我們需要我們的文化提供一個可以創造出合理自我的材料以說明我們生存的必要性。

電視也是社會寄生蟲,它妨害了大腦的依附機制(attachment mechanism),電視節目傾向強調長期的互惠關係,所以演得最久的節目是肥皂劇,最受歡迎的電視節目也是圍繞著友誼轉的,觀眾對劇中所形成的情緒依附,到最後是空虛的,因為這些人物是虛構出來的,他們沒有辦法與你互惠,所以,看電視是受到好交際、好社交的驅使,但是看電視又阻礙真正的社交連結。


網際網路比過去的電視和汽車更明顯減少參與社區的活動,這是一種非常隔絕外界的高科技,虛擬社區使人可以自由的選擇新的、不同的身份,所謂螢幕上的替身(onscreen avatars),就先把穩定社區的一個必要條件排除了,因為一份友誼要長久,一個社區要穩定,裡面的成員是不能一直改變他的身份的。

虛擬社區是一個建構在歷程上而不是建構在地點上的東西,真正的社區是人們因有共同的目的和經濟上交互依賴所形成的連結,它不是物理上的接近論(physical proximity)。

文化生物學的關鍵在於,大腦發展的生理機制使我們主動地參與文化歷程,而不是被動的吸收文化。

大部分腦細胞來自先行細胞(precusor cells),它一直不停的分裂以製造新細胞,這個快速製造細胞的地方叫增殖區(prolifrrative zone),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一些細胞停止分裂,開始移至新的大腦位置,較大的大腦結構需要較多的神經元支持,所以,細胞增殖的歷程越久,腦就越大,這種改變可能是靈長類大腦大小有差異最主要的原因,黑猩猩的腦大約450克重,而一般人的腦則為1300克重。

人類起源的環境改變非常戲劇化,推翻了單一穩定的環境塑造我們大腦的說法,氣候會快速改變的一個原因在於,海洋洋流的改變是很快而且戲劇化的,我們的祖先居住在一個變動甚巨的世界,這個世界的變動和不穩定性把我們塑造成有彈性的動物,變動的世界會改變基本生活需求,它要求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有彈性的社會組織,適者生存的適者是最有彈性的人,在過去60萬年氣候變化最兇猛的時候,我們的祖先的腦變大了。

人類大腦演化的兩個槓桿支點(fulcrum):
  • 對生態情境改變所做出的行為改變。
  • 社會互動。
神經建構主義(neural constructivism)的核心,是大腦很能利用外界訊息來建構複雜的心智電路,而這個能力叫做自我組織(self-organization),一直把外界納入大腦發展的歷程,叫做逐漸外界化(progessive externalization),這可使大腦對充滿不確定的外在世界多一點適應的能力。

大腦的發展並非一致性的,靠近感覺系統比較早熟,因為需要它們處理特定感覺和運動的功能,離得比較遠的皮質區域登錄的是比教抽象或複雜的特質,在訊息的階層性中是屬於整合性功能的特質,所謂不平行的智慧(unparalleled intelligence),就是大腦各部位成熟的時間不同,在功能上各部位活化的快慢也不同,可以互為表裡,共同完成一件事。

75%的流產是因為大腦不健全,先天性大腦缺陷的機率在出生時只有3%,那些存活到足月的嬰兒,第一年死亡率40%是因為大腦有缺陷。

在大腦中,所有通往皮質的路都先到視丘(thalamus),位於大腦深處,腦幹(brain stem)的上端,腦幹接收來自身體各部位的訊息,透過脊椎神經及顱內神經的傳遞,大腦維持身體各部位的需求,同時也送訊息到視丘,視丘接受來自各種感官的訊息,再把所有的訊息轉到皮質。

大腦是塑自使預測變得可能的外界的預測性,動物需要大腦使牠們在這善變得世界中能夠遊走而得到強化生命的目標,這是大腦設計很重要的本質,過去事件的資料庫,以及用這些資料做預測的機制,這個對未來的預測會引導行動以達成強化生命的目標。

海馬迴(hippocampus)是事實和事件長期記憶形成的地方,它的損壞會帶來記憶缺失,富有刺激的環境會加速海馬迴新細胞的成熟。

幼小的孩子在社會交換上的作為仍是非常有限的,他們粗淺的自我意識可能和他們所缺得一樣東西有關,就是語言,孩子要到3歲半左右才有自傳式記憶,我們不記得童年時發生的事情,是因為掌管記憶的海馬迴要到四歲左右才成熟,同時幼兒語言發展尚未完成,記憶缺少語言碼的登錄不能長久,故一個人不太記得他進幼稚園以前的生活事件。

人有豐富的記憶及感覺,主要的原因在面對不確定性的世界時,指導你、引導你,使你不會迷失,並不是為了讓你可以反思過去而存在,我們會執著於找出事情一貫的形態,將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合理化,因為我們需要那個訊息以預測未來。

沒有感覺,我們就失去了引導生活的能力,也不能理性的選擇未來事物的結果。失去了感覺,不再能用他的知識來預測假如他做了某個選擇會有什麼後果,而這正是我們做決策的核心,考量不同選擇,想像不同後果,然後決定動作。

區分思想和感情是不對的,感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與遠比我們想像的高,情緒是演化來幫助我們快速解決問題的,尤其是複雜的情境只用理性的思考會很慢,很沒效率,這時就需要情緒來幫忙,當有強烈的情緒價值出現時,身體會把這個經驗標記起來,這就是身體感覺的地標(somatic marker)。

情緒的失常在醫學上叫做情意失常症(affective disorder),5-12%的男性和10-25%的女性在一生之中會得到憂鬱症,大約20%的美國人,在其一生中會成為必須去求醫的嚴重憂鬱症患者,女性得憂鬱症的比例比男性高,或許是因為她們大腦的不同,憂鬱症會增加心臟病、中風及癌症發病後的死亡率。

血清張素不平衡時,會有不可控制的食慾、強迫症、自閉症、焦慮和恐慌症(panic)、經前症候群(premenstrual syndrome)、貪食症(bulimia)、偏頭痛、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缺乏動機、低社會地位、孤僻、精神分裂症及暴怒等症狀。

缺乏母愛的非人類靈長類會有血清張素濃度下降的情形,這會引發比較大的攻擊性,在人類這會喝比較多的酒,在青少年期比較焦慮,低濃度血清張素已知與酗酒的形成有關。

如果大腦中紋狀體(striatum)的血清張素濃度不足,會有強迫症的行為出現,紋狀體是組織序列性行為的地方,強迫症病患的重複性行為可能是自我治療的一個表現,一直重複做同一動作以刺激血清張素的分泌,提昇它的濃度。

血清張素會影響情緒、食慾、睡眠及其他重要功能,如心跳、血壓及體溫,製造血清張素的神經元座落在大腦的腦幹背側的縫核(Raphe nucleus)。

快樂丸將大腦中大部分的血清張素都釋放出來,要花上幾個星期才能將其補充回來,假如服藥的次數超過一個月一次,那麼它的藥效就開始降低,因為它結進了血清張素的系統。服用快樂丸短期的副作用包括血壓上升、心跳加快、體溫上升,造成脫水現象及失溫,使用快樂丸也會減少血清張素受體的數量,長期服用會使血清張素神經終端器(nerve terminals)萎縮。

百憂解則是比較慢、比較長期的藥效,逐漸增加血清張素的活動。把血清張素吸收回來,重新包裝好,等待下一次的應用,這個回收機制就是百憂解作用的地方,發揮這個作用的把關者就叫做選擇性血清張素回收抑制者(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RI)。

降低膽固醇的也會降低血清張素的活動,這個不好的副作用增加了意外自殺及謀殺等暴力死亡的機率。

你想要某樣東西的感覺,可能會超越你得到它的快樂,這種經驗的敏感度決定於你和別人之間生物化學上多巴胺的差異。

多巴胺並不是只對報酬起反應,一旦訊號和報酬的聯結形成後,動物在接受到報酬時不再發射這些神經元,這些神經元是在預期報酬的出現時活化,如果沒有得到報酬,這個細胞會在下一次報酬預期要出現時,降低它的活化。

生殖器的勃起是脊椎神經在控制,大部分先天設定的喜好及行為形態都在下視丘,它的輸出伸到多巴胺系統來,影響到我們認為什麼是報酬,性在很多方面也可以上癮的,性行為主要是腦幹和中腦在調節,前額葉皮質不能抑制來自內在導航系統且與我們長期目標相牴觸的衝動。

在細胞釋放出多巴胺後,有短暫時間多巴胺附著分子成真空狀態,以便將多巴胺再回收,古柯鹼會干擾這個真空系統,使多巴胺自由地一再刺激細胞,而多巴胺療法最令人沮喪的部份,就是大腦持續改變以維持多巴胺的平衡,因而阻礙藥的作用。

長期處於壓力的狀態下會觸發大腦中的一種化學物質叫皮質腎上腺類脂醇(corticosteroid),高濃度的皮質腎上腺類脂醇會殺死神經細胞,造成永久性的傷害,會攻擊海馬迴的神經細胞,而海馬迴是長期記憶的形成與提取的重要機制,破壞它會破壞記憶和學習,影響我們對創傷性記憶的回憶而引起失憶症。

正腎上腺素系統源自兩個小區域,他主要是與大腦的戰與逃(fight-or-flight)反應有關,童年壓力居高不下會改變正腎上腺素的濃度。

高濃度正腎上腺素的孩子對低程度的刺激起很強的反應,而低濃度正腎上腺素的孩子有低程度的警覺性,所以他們需要比較多的刺激,有可能脾氣性情上的差異是正腎上腺素、血清張素、多巴胺濃度長期改變的結果,再加上它們之間複雜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後果。

大腦如何學習才能做出強化生命的行為?選擇最高報酬的行為,提供了學習的基礎和動機,一旦大腦可以預測它會得到什麼報酬,它就可以計算真的做這件事時,實際得到的報酬與它預期之間的差異。

你覺得有報酬性的東西,其實是決定於你和其他人共同建構出來的社會意義,你依你的信念做事,這個信念就是你的價值觀,所謂的意識形態(ideology),就是你深切保衛的信念系統。

暫時差異(temporal difference,TD)學習就是利用預期的報酬與實際得到報酬之間的差異,來引導出有適應性的行為,異時性(heterochrony)是演化新理論演化發展生物學(evolutionary development biology)的核心基石。

麩胺酸(glutamate)和思考與學習有關,例如你在吃完中國菜以後感到頭痛,很可能是因為菜裡放了味精(monosodium glutamate,MSG),它會改變大腦中麩胺酸濃度。

主動的學習不但能使現有的神經元更有能力學習新的東西,同時還使新出生的神經元發揮作用,大腦的終身學習能力,可能是演化出來應付外面這個不確定又不停改變的世界,活得越長的動物需要越多的神經機制以應付一生所累積下來的改變數量,這表示複雜的環境必須帶有新奇性,廣告就是利用你無止境的線上學習能力達成目的。

成功老化(successful aging)的發展模式:
  • 刺激大腦:從早期介入、幫助建立孩子與照顧他的人之間的連結,到設計教育課程給老年人,以建構豐富互補的環境來增加大腦和心智的表現,生活在複雜、有刺激性的環境,有智慧的文化,是成功老化的一個重要條件。
  • 新奇感:當一個新奇的東西出現時,大腦通常是重新徵召各個部位以應付這個新的挑戰,需要注意力,引起一連串的神經迴路活化,結果就是同步發射的神經迴路被連接在一起了,彈性與適應性是成功的老化人格層面的重要因素。
  • 家庭和社會情境:享有良好的家庭和社交生活,也是維持活躍心智生活的重要條件之一。
  • 正向的自我模式:你如何看待自己與如何解釋你的經驗有關,而這個解釋又在你的行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 好的身體,好的大腦:
    • 運動除了對身體好之外,現在心智的新發現促使人們一週3到4次至少做30分鐘的有氧運動,大腦是非常消耗氧的器官,有氧的新陳代謝是它主要的能源來源,大腦也是一樣能用運動增加影的消耗量促進血液循環,因而增進大腦心智的表現。
    • 運動不但能增加心智的表現,也可以幫助防止老年心智的衰退,定時的運動增加神經營養物質(neurotrophin)基因的表現,這是一種與大腦細胞生長、功能和存活很有關的神經傳導物質,每天花一小時上體育課的學童,考試成績比那些不動的同學好。
動機系統位於中腦的腹蓋區(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和黑質(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裡,腹蓋區則深埋在基底核(basal ganglia),位於皮質下方,是報酬系統的一部分,製造出慾望,驅使你採取行動,用預測某個決定會帶來什麼好處的方式鞭策你努力。

杭丁頓症(Huntington's disease)病患動作誇張的大,而帕金森症(Parkinson's disease)不能自主開始一個動作,這些病是大腦基底核不同的區域遭到破壞。

動機價值移轉,從主要報酬移轉到和它有聯結關係的任何東西,是大腦設計的一個重點,因為它允許人類大腦可以像蜜蜂發現外面世界的預期結構。

人類演化的成功,取決於兩個對抗不幸的緩衝機制,一個是大的腦,另一個是大的家庭,兩者彼此支持並強化對方的適應價值,大家庭的發明,彼此合作,扶養下一代的人,就享有演化上最大的獎品-多產,抵抗生態上的不穩定性。

公黑猩猩比母黑猩猩體型大了27%,這種性別上的差異通常是一夫多妻制動物的特徵,雄性動物通常不參與嬰兒的扶養,以現代人來說,平均體型男性比女性大了17%,這表示人類是一夫一妻的交配制度。

人類的依附機制使我們想和別人交往,並且使我們趨向團體生活,團體生活重要到足以影響我們人的品質,並且與死亡率有強烈關係,的確,社會連結的品質是生活滿意度最強有力的預測指標。

人類不只是屬於團體,人類還認同團體,人類是先天傾向於從文化中習得他的行為,要使這種學習有效率,演化必須建構出很強的生物傾向,將文化中可被允許的行為內化,它透過的機制便是依附的神經化學物質,這種先天的傾向叫做順從,是一種想要社會化的傾向與癖好。

絕大多數的人是被招募進宗教團體而不是自己加入的,寂寞使人易受傷害,也使你有認同比你存在更大組織或團體的需求,從人腦的大小看來,團體的上限是150人。

我們可以把社會區隔成三部份,互惠和信任是社會資本最重要的零件:
  • 政府的公眾部份
  • 市場的私人部份
  • 公民的社會,指的是讀立於市場和國家之外的生活,我們看到自動的聯結和非正式的網路。
複雜的社會組織需要有效的方式以分享資訊,而最有效的資訊分享方式便是語言,剛出生時,大腦是可以區辨人類語言中所有的語音的,在生命的頭六個月,我們浸淫在照顧我們的人的語言中,我們的大腦學習辨認那個語言中的最小單位,把其他用不著的音素丟棄。

透過人工製品將心智延伸到外面的世界,是近代心智演化最重要的一個步驟,書寫符號、字母和數字系統,就是用來抓住想法、念頭的外在工具,這些外在的符號使社會可以有系統的做思考,而這種思考如果沒有外接人工輔具是不可能發生的。

前扣帶迴屬於大腦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中的一員,當新情境出現時,它利用你先前的經驗來組織恰當的認知和情緒反應,扣帶迴(cingulate)坐落在大腦中線靠近前面的位置,如果兩側的前扣帶迴都受損的話,會產生運動不能症(akinetic mutism)現象。

梭狀細胞(spindle cell)在人類的大腦中很多,黑猩猩的大腦中比較少,在其他的大猿中就非常少見,梭狀細胞的軸突投射到大腦的很多地方,當你在解決複雜的難題時,它輸送訊息以幫助你監控自己的表現,前扣帶迴與注意力集中有關,尤其能在一個社交場合幫助你注意自己的行為,梭狀細胞在4個月時才出生,顯示社交能力的擴大與生命使用者手冊的出現兩者之間有直接的關係。

社會了解是座落在前額葉,這個區域與自我覺識和社會認知有關,前額葉是大腦中最晚成熟的一區,所以文化對前額葉皮質的發展有關見性的影響,前額葉的前面,一個叫做第十號區域的地方,在人類的演化歷史上增大了許多,不只面積增大,與大腦其他區域的連接也增強許多,如果第十號區域受損,人就會失去自我覺識,不知道他自己是誰了。

右前額葉與回憶私人記憶有關,大腦第十號區域是前額葉中人類比黑猩猩大很多的地方,可能是自我覺識(self-awareness)的所在,自我感覺使你可以從你個人的歷史和長期的目標去消除模稜兩可性,而得出恰當的策略來。

行為的控制也逐漸從你的內在導航系統轉到你的生命使用手冊,這種轉變稱為行為的額葉化(frontalization of behavior),脾氣是你在嬰兒期內在導航系統最主要的部件,隨著你的使用手冊逐漸成形,你的人格逐漸開展。

人格的神經迴路需要20年才建構完成,遠超過所謂的形成期(formative years),10歲左右時,會將自己和別人比較,給予自我評估並將他人意見內化和標準化,這是變成一個成熟的人關鍵的里程碑。

假如你認為你心中有個不可侵犯的核心,它決定了你在任何情境下的行為,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個性,你也許從來不曾遇到極端的情境來測試自己,個性可能是一個我們告訴自己的故事,它其實是沒有根據的。

基本的錯誤在於把人格的行為看成在家庭或同儕團體中搜尋一個單一生存地點的驅力,人類的行為只有很少的一致性,你是調整你的行為去適應某個特定的情境,使你對情境敏感(context-sensitive)而不是情境一致。

青少年期是自我認同危機的時期,自我的發展變成一個需要區分出自己與團體的歷程,如果對自己的認同不穩定,就是所謂的認同混淆(identity diffusion),將來會有人格發展失敗的問題,對穩定自我的建立最大的挑戰來自自戀型人格(narcissistic personality),這是一種不斷需要別人肯定,缺乏內在信心的人。

親子連結、羅曼蒂克愛的連結、友情的社會連結,可能都源自大腦的同一個地方,與激乳素(oxytocin,又稱催產素)這個化學系統的活化有關,也和阿金胺基酸血管抑制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大腦自己生產的腦內啡(endorphine)以及多巴胺都有關係。

大腦及身體各部件都是先以女性的方式存在,在男性荷爾蒙睪丸酯酮(testosterone,又稱睪固酮)出現後,才變成男性的大腦和身體,身體的組織先將睪固酮轉換成二氫睪固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大腦再把它轉換成雌激素(estrogen),所以其實是雌激素使大腦男性化,女性如果接觸到太多的雌激素,他們的女兒出生後有典型的野丫頭行為(tomboyish behavior)。

男性大腦下視丘的AVP比女性多,在睪固酮的影響下,AVP的濃度在青春期開始上升,它與性行為及攻擊行為都有關,AVP與其他的男性性行為都無關,但與男性的性渴望及預期有關,對女性來說,性慾並不是由AVP控制的,而是下視丘的激乳素。

偵測公鼠在預期性行為時的大腦,最先會看到AVP的上升,當牠快達到高潮時,AVP會下降,幾乎低到一開始性的念頭還未出現在心中的那個程度,而激乳素會開始上升,當牠達到高潮時,激乳素的分泌也達到頂點。

愉悅的經驗可能與大腦中自發性的類鴉片系統有關,及腦內啡、腦啡(enkephalin)和代諾啡(dynorphin)三者,如果阻擋類鴉片(opioids)的效應,會馬上減低性高潮的快感,這表示類鴉片與激乳素的同步出現,才會達到性高潮的極樂境界。

懷孕的後期,雌激素會大量分泌,引發催產素感受體的增加,甚至使下視丘中製造催產素的神經元都增加,與母性行為也有關,它的功能是促使子宮收縮及分泌乳汁。

當嬰兒在吃奶時,這個吸吮的動作會刺激母親的大腦,使催產素分泌進入母親的血液,母親和嬰兒都同時有催產素的上升,這個增加促進強化了母子的依附關係,催產素只是在啟動母性行為上很重要,它支持學習的歷程,而一旦母性行為已經學會,其他的機制會維持這個行為。

催產素對抗壓有生理上的幫助,在一個老鼠的實驗裡,一連五天注射催產素會降低血壓及血液中可體松(cortisol)的濃度,可體松是身體中主要壓力荷爾蒙。

眼眶皮質與心智理論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人溺己溺的行為有關,早期的眼眶皮質腦傷阻止了他們學習社會習俗的能力。

孤獨不與人來往的殺手,他的社會病態行為是眼眶皮質的不夠活化,系統化的團體殺手卻不同,是眼眶皮質過度活化,過度活化時,會干擾情緒的調節,將動作與恰當的情緒意義之間的連結切斷。

15到29歲的男性並不是最具攻擊性的年齡層,人類最具身體攻擊性的年齡是24到30個月的孩子,一個人在這段期間的攻擊性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一個兩歲孩子在1小時之內,基本上會有8到9個攻擊行為出現,當然兩歲孩子攻擊性的後果不會像大人的暴力行為那樣嚴重可怕,但是就攻擊的數量來說,小孩子絕對是第一,小孩子缺乏自我調節(self-regulation)是個重要的線索。

聯結能力的喪失使你無法將你的思想、記憶、感覺、行動或自己是誰連接起來,在臨床上稱為分離症(dissociation),在分離症自我認同失常(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的病患中,有高達99%是童年時有嚴重長期受虐及創傷經驗的,監獄中傷害大部分是犯人自殘的結果。

反社會人格(antisocial personality)的症狀,有善權謀,硬心腸,對別人的痛苦無動於衷,衝動的攻擊性,對自己所造成的傷害沒有悔恨,沒有同理心,沒有罪惡感,把別人看成達成自己目標用完即丟的道具,沒有情緒反應。

要把一個原本非暴力的人快速轉換成殺手,你得先找到一些共同的人格特質,這些特徵稱為E症候群(syndrome E),根源在認知的裂縫中,壓迫性的念頭,不可控制的重複,快速對暴力行為去敏感度(sesenitization),遲鈍的情緒反應,特別警覺、興奮。

我們會依別人所屬團體來分類,在決策上偏向自己團隊,所謂非我族類,趕盡殺絕,稱為組內-組外偏見(ingroup-outgroup bias)。

軍隊訓練的目的就是自動化(automaticity),要士兵把一種技能一直學到想都不想就反射反應的出現,一直學,學到這個反應變成反射反應時,就到達自動化的地步了。

透過同儕壓力、順從及把敵人去人性化(dehumanization)的混合壓力,會使他們做出一些我們認為不可思議的行為來,社會的拒絕對去人性化的作用非常大,集體屠殺不是我們本性的原始反映,它是文化餵食,將信念灌輸到我們大腦來改變我們行為的驚人例子。


騙子?情人?英雄?》,史蒂芬奎茲、泰倫斯索諾斯基 著,洪蘭 譯,遠流出版,2007年5月。
安妮的日記》,安妮法蘭克 著,張淑懿 譯,志文出版,1988年4月。
路西法效應》,菲利普金巴多 著,孫佩妏、陳雅馨 譯,商周出版,2008年3月。
物種起源》,達爾文 著,葉篤莊、周建人、方家熙 譯,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1999年2月。
繽紛的生命》,愛德華威爾森 著,金恆鑣 譯,天下文化出版,1997年6月。
論人性》,愛德華威爾森 著,鄭清榮 譯,時報出版,2002年10月。
人口論》,馬爾薩斯 著,郭大力 譯,北京大學出版,2008年1月。
自私的基因》,道金斯 著,趙淑妙 譯,天下文化出版,1995年12月。
腦,在演化中》,約翰歐門 著,曹純 譯,遠流出版,2002年4月。
驚異的假說》,法蘭西斯克里克 著,劉明勳 譯,天下文化出版,1997年4月。
凱撒時代(盧比孔之前)》,鹽野七生 著,李曼榕、李璧年 譯,三民出版,2003年3月。
凱撒時代(盧比孔之後)》,鹽野七生 著,黃紅杏 譯,三民出版,2003年3月。
創智慧》,傑夫霍金斯、珊卓布萊克斯利 著,洪蘭 譯,遠流出版,2006年6月。
大腦比你先知道》,葛詹尼加 著,洪蘭 譯,遠哲基金會出版,1999年8月。
猿形畢露》,法蘭斯德瓦爾 著,猿形畢露 譯,麥田出版,2007年9月。
印度愛經》,筏蹉衍那 著,理查波頓爵士 原譯,藍斯丹 編寫, ,大辣出版,2007年11月。
雄性暴力》,理查藍翰、戴爾彼德森 著,林秀梅 譯,胡桃木出版,2007年5月。
養男育女調不同》,利奧納德薩克斯 著,洪蘭 譯,遠流出版,2006年1月。
如何做出選擇﹖》,瑞德蒙泰格 著,林劭貞 譯,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2008年11月。
睡人》,奧立佛薩克斯 著,范昱峰 譯,時報出版,1998年12月。
動機與人格》,亞伯拉罕馬斯洛 著,許金聲 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07年4月。
發展三謬思》,傑若米卡根 著,張慈宜 譯,遠流出版,2001年11月。
看!這就是生物學》,麥爾 著,涂可欣 譯,天下文化出版,1999年3月。
宗教經驗之種種》,威廉詹姆斯 著,蔡怡佳、劉宏信 譯,立緒文化出版,2001年11月。
教養的迷思》,茱蒂哈里斯 著,洪蘭 譯,商周出版,2000年6月。
同村協力》,希拉蕊柯林頓 著,呂麗蓉 譯,遠流出版,1996年10月。
寂寞的群眾》,黎士曼 著,蔡源煌 譯,桂冠出版,1989年8月。
薩摩亞人的成年》,瑪格麗特米德 著,周曉虹 譯,遠流出版,1995年4月。
天演論》,赫胥黎 著,嚴復 節譯,華夏出版,2002年1月。
利維坦》,霍布斯 著,朱敏章 譯,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2002年9月。
國富論》,亞當史斯密 著,謝宗林、李華夏 譯,先覺出版,2000年8月。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約翰梅納德凱恩斯 著,宋韻聲 譯,華夏出版,2005年1月。
自由的界限》,詹姆士布坎南 著,顧肅 譯,聯經出版,2002年5月。
囚犯的兩難》,龐士東 著,葉家興 譯,左岸文化出版,2007年3月。
生活在極限之內》,加勒特哈丁 著,戴星翼、張真 譯,上海譯文出版,2007年4月。
使民主運轉起來》,羅伯特派特南 著,王列、賴海榕 譯,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年9月。
你的個性》,哈瑞利、唐納修 著,羅效德 譯,聯經出版,1999年9月。
暴力失樂園》,詹姆斯吉力根 著,李芬芳 譯,時報出版,1997年7月。
活用智慧》,羅伯史登堡 著,洪蘭 譯,遠流出版,1999年1月。
創造力》,米哈里奇克森特米海伊 著,杜明城 譯,時報出版,1999年4月。

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

M型社會 - 景氣寒冬還是新經濟?

景氣寒冬,全台已經有50萬人失業,即使沒有失業也是無薪休假,每個人荷包都大幅縮水,大家都在期待春天趕快到來,景氣趕快復甦,但是不景氣的概念來自於景氣循環說,是一種好景氣和壞景氣相互循環的理論,可分為:
  • 短期循環(Kitchen Cycles):又稱庫存循環,和庫存投資活動周期重疊。
  • 中期循環(Juglar Cycles)::和設備投資周期重疊。
  • 長期循環(Kondratieff Cycles):和技術革新周期重疊。
假若現在的不景氣,如同大前研一所言,是舊經濟轉換到新經濟的正常化現象,那麼需要採取的做法顯然就會截然不同了。


一旦結束經濟成長期而進入成熟期,任何經濟大國的金錢流量都會減少,而成為一個倚靠目前為止所積蓄資產的存量大國,此時若以流量為對象課稅,將無法支持成熟社會之所需。停止課徵所得稅而改為課徵資產稅,有兩個好處:
  • 勞動意願會增加,讓勤勞世代變得更有元氣。
  • 可以促進資產的流動,龐大金融資產動也不動,會阻礙到經濟的活性化。
新經濟涵蓋了四個空間:
  • 延續舊世界的實體經濟空間。
  • 金流、資訊流可以穿越國境自由流通的無國界經濟空間。
  • 包含網際網路在內的各種通訊技術所產生的數位經濟(Cyber Economic)空間。
  • 以自己資金之百倍、千倍之倍數資金流動的倍數經濟空間。
現在是經濟體系不吸收金錢的時代了,理由有三:
  • 視貨物為非必要品的高齡人口增加,人口分布產生變化。
  • 既有的生產方式轉成庫存非必要的即時生產方式。
  • 因為對未來感到不安,認為掌握金錢比擁有物質更重要的消費者心理作祟。
在勞動人口中,占大多數的中產階級崩潰之後,所得階層的分佈即往低層階級和上層階級之上下兩極移動,邁向左右兩端高峰,中間低落的M型社會。邁入M型社會的證據:
  • 非正式員工增加:派遣員工、自由業者等非正式員工的增加,所造成的正式員工和非正式員工之間的薪資等級落差,和所得階級化有密切的關係。
  • 產業的收入差距
  • 年功序列主義的崩潰
所得差距的拉大,雖然讓上流階層的收入增加了,但是能夠真正滿足上流階層的高級百貨商品卻非常少,造成百貨公司營業額低迷的最主要原因是,中下階層的客人增加了,中上階層的客人卻減少了。

首先,要分析五大消費群:
  • 富裕的高齡者:孩子都長大獨立,解除教育費及房貸的壓力,所得最高、最有餘裕做選擇性消費及支出。
  • 不良老爹(Dirty Old Man):擁有高收入,對美麗的女性尚不死心的中高年男性消費群。
  • 敗犬族:30歲以上,有工作,沒有小孩的女性。
  • 寄生蟲:沒有收入,必須向別人伸手拿錢充當自己支出費用的人。
  • 尼特族和飛特族:收入少,可使用金錢也少。
    • 尼特族(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NEET)是指不工作、不上學,也不參加職業培訓的年輕人。
    • 飛特族(Freeter):從學校畢業後沒有固定工作,靠打工維持生計的年輕人。
讓營業額成長的重點,就是獲得市場最大客層-中下階層客人的青睞,「感覺中上階層、價格下流階層」得到消費者的認同,廠商可以透過直營店察覺消費者的心聲,進而抓住中下階層的心,提供符合中下階層需求的人氣商品。

新奢華主義(New Luxury),就是提供能讓中下階層的客層「感覺有點勉強,卻想獲得」的商品服務,以中下階層為主流,再加入一點豪華主義的購買衝動,品質高、感覺好的商品及服務,只要是在加點油就垂手可得的價格範圍內,消費者是樂於多付溢價的。

經濟不寬裕的消費者也不是只要價格便宜就別無所求了,中下階層的人還是會用自己的基準選擇質佳、感覺好的商品服務,以有限的收入享受自己可以認同的生活的想法,一定會成為中下階層時代的主流,因此察覺中下階層客層的心理,以合理的價格提供有奢華感的商品,就是成功的秘訣。

中低階層市場的行銷戰略:
  • 在低價格業態中,加入附加價值。
  • 重視實用性甚於固定性:在既有的固定產品中,多加一份實用性、機能性,就能創造出符合中下階層生活形態所需的商品。
  • 讓庫存流動、增加消費:增加消費者的選擇項目,讓生命週期較長的商品產生流動。
  • 活用資訊科技產業:IT化的優點是可以提昇業務效率、大幅刪除店舖費用、人事費用,壓低成本提供高品質的服務。
想在中下階層時代繼續生存,企業改革流通應該是不可避免的,企業也必須具備在最適合生產的產地進行生產,並直接把產品送到消費者的手上的能力。

所得階層兩極化和中下階層的抬頭,是社會結構產生變化所造成的,但要提昇生活品質,卻不能仰賴社會結構,而是只能靠每一個生活者改變看法,但是大多數的人用錢的方式,仍然被中產社會意識拖著走,而未思考應配合自己的收入、改變生活形態,因而將錢花在不是刀口的事物上。

在家計負擔中排名前十的選項中,選擇住宅相關費用的有45.8%,排名第一,而煩惱不安的內容,以晚年生活規劃的問題占大多數,其次是自己的健康和家人的健康。

日本的嚴格,讓只有一點點小瑕疵的商品瞬間變為零,與此同時,也剝奪了消費者選擇的權利,美國的消費者以價格和品質選商品,只要大致都相同,這個比較便宜,就買便宜的,他們沒有偏見,只相信自己看到的、摸到的,和使用過的經驗。

美國因為早一步發現新經濟,所以成功地徹底開放市場,並藉資訊高科技產業有效改變產業結構,讓平均薪資在1995年之後開始上升,現在美國的所得差距兩極化的現象依然存在,但是中低階層的收入,已經足夠讓中低階層過著相當富足的生活,美國已經是個生活者大國了。

以前企業的價值取決於收益、資產等現在的價值,但是邁入新經濟時代,也就是邁入開拓者時代之後,企業的價值是由可占領多少將來的地盤(territory)而決定,在新經濟裡,企業可以拿讓人期待的未來交換金錢。

21世紀是地方從國家取得主導權,企業從地方取得主導權,個人從企業取得主導權的時代,只要有表現突出的個人,企業無論走到世界哪個角落都能成功,只要有該企業前往的區域,就會繁榮起來。

改革,就是捨棄提供者的思考邏輯,轉而採用以生活者立場為出發點所思考的政治制度。

雷根革命的名言:「不要再把一切問題的解決都寄望政府,政府正是問題的所在。」訂了各種規定,發生事情時卻洋裝不知,這就是政府的嘴臉。

目前政府一連串的改革,充其量只是把老問題的不好部份、弄錯的部份去除了而已,並不保證此後就會有國際競爭力,國民生活就會更好。

公務員之所以很閒的理由,是因為公家機關充斥著整數論,設計成讓公務員無一人兼任數職。公務員如果可以多工化,至少可以減少為1/3的人力,如果再把業務外包,將可有業務彙整的效果。

新經濟所需要的人才,並不是一般人所講的會讀書的孩子,或別人說什麼他就照著作到好的孩子,而是能以自己的思考、行動的自立型人才,必須有能力在新經濟看不見的大陸上,自己開拓未開發的大地。

學校裡的老師,通過教師鑑定獲得錄取之後,即認定了這個鐵飯碗,但是這些老師的社會經驗值等於零,一個不曾被社會狂風巨浪吞噬、不曾受上司欺負、不曾被同事打壓、不曾為轉業而煩惱的人,當然無法教孩子認清人生的意義及生活方式。

所謂教,就是以有答案為前提,由知道答案的人來教別人,但在21世紀的現在,世上卻充滿了沒有答案的問題,所以北歐不用教的,而貫徹要孩子們自己學的想法。教師的工作原就不是囫圇吞棗地照著學習指導要領的內容去做,而是要協助學生成長,讓他們成為自立的社會人。


M型社會》,大前研一 著,劉錦秀、江裕真 譯,商周出版,2006年09月。★
大崩壞》,賈德戴蒙 著,廖月娟 譯,時報出版,2006年01月。
成功者的構思》,大前研一、田原總一朗 著,王麗芳 譯,時報出版,2002年08月。
失靈的年代》,保羅克魯曼 著,盛逢時 譯,先覺出版,1999年08月。
無國界的世界》,大前研一 著,李宛蓉 譯,立緒出版,2006年11月。

2008年12月13日 星期六

和平白毛山

白毛山,海拔1522公尺,三等三角點6408號,山字森林三角點,谷關七雄老六,七雄皆為河谷切割地形,以山型雄偉落差極大而著名,山勢呈南北走向,主稜線逶迆至大甲溪畔,與阿冷山橫列一排,隔著大甲溪和中橫公路北與鳶嘴山對峙,東北與東卯山、屋我尾山、稍來山呼應,其山名命名取自於原住民泰雅族南勢群的社名,依照人類學家森丑之助《台灣蕃族志》將此群分為七社計有沙布耶、希拉古、捎來、阿冷、白毛、貼字悠完、南阿冷。

北稜上山
白毛山傳統登山路線由中橫台8線19.9公里處的白鹿吊橋從北稜上登,921大地震時於近山頂的稜線嚴重崩塌,稜線兩側直落溪谷,形成狹長的瘦稜。
0000 中橫台8線19.9K,白鹿吊橋,海拔564公尺。
0004 過吊橋,到大甲溪對岸,接白鹿部落聯外道路,右線經紅色鋼拱橋也可上登,取左上行。
0006 民宅岔路,直行由馬鞍壩壩頂道路接中橫,取右上行離開聯外道路,民宅後另一民宅前有一塊「臺灣基督教福利會協助舖水泥路面紀念碑」,白鹿生產道路委員會於民國61年12月設立。
0017 岔路,右下出去經紅色鋼拱橋接中橫,取左上行。
0039 岔路,右下不知通往何處,循水泥道直行。
0050 白毛山第一和第二登山口岔路,海拔880公尺,直行往果園登山口(第二登山口),取左上行往第一登山口。
0057 白毛山第一登山口岔路,海拔920公尺,直行往果園,取右上行離開水泥道路,進入山徑陡上。
0129 稜線觀景點,海拔1198公尺,可展望大甲溪對岸的東卯山和山腳下谷關大道院,右轉循稜向南續行。
0141 稜線途中空地,可供休息。
0148 展望點,海拔1244公尺,高度上升。
0228 崩塌前平台,海拔1472公尺,俯瞰大甲溪向東蜿蜒伸展,東卯山和唐麻丹山分峙左右,麗陽和松鶴則分佈在大甲溪兩岸,遠處右邊八仙、馬崙以及後頭雪劍稜脈,還有左邊稍來、鳶嘴稜脈也都一清二楚,南望則是白毛山之前的大崩壁,崩壁兩側視野一級棒。
0243 白毛山,兩顆三角點,山頂為4*3公尺林間空地,無展望。

O形路線下山
0000 沿白毛山西南稜下山。
0017 岔路,海拔1416公尺,左下往白毛山林道,循稜向西南續行。
0034 1450峰,右轉循北側稜線陡下,途中西側有崩壁,拉繩小心通過。
0103 指示牌「下往白鹿吊橋140分,後往白毛山90分」,海拔1283公尺。
0109 右下離開稜線,進入杉木林,海拔1230公尺。
0114 炭窯遺址,海拔1195公尺。
0121 岔路,海拔1160公尺,右線為登白毛山的山谷線路線(200分),左線出白鹿吊橋(100分),後往白毛山稜線路(180分),取左循山腰路續行。
0134 工寮。
0144 果園登山口,海拔1001公尺,循水泥產道續行。
0157 岔路,左下不知通往何處,循山腰水泥產道直行。
0210 白毛山第一和第二登山口岔路,直行接回原上山道路。
0220 岔路,左下不知通往何處,循水泥道直行。
0235 岔路,海拔633公尺,右下為來時路,循水泥道路直行。
0248 紅色鋼拱橋,右轉過橋續行。
0252 白鹿吊橋。

白毛山林道路線
後山友開闢新路線,由此山南面的白毛山林道上登,惟此線林道狹窄、路況不佳,稍有坍塌道路即可能中斷。

白毛山林道入口位於台21線7.3公里,公路最高點的轉彎處的左邊,有綠色招牌及商店,循林道主線而行,岔路多通往果園,前5.1公里為水泥路,後為土石路,汽車最好停在水泥路附近,登山口在7.1公里和協枝74電桿。
0000 由電桿岔路,左上產業道路。
0015 約1.5公里到產業道路終點坍塌地,登山口在左側。
0038 走林中廢棄產業道路經小段崩塌處到土石流亂石區。
0043 大落石區。
0108 接到竹林稜鞍,海拔1416公尺,右上。
0128 登頂白毛山。
下山約60分。


2008/12/13無裝備登山,白鹿吊橋至登山口45分,登山口至攻頂1小時25分,未走O形縱走,原路折返下至登山口55分,登山口至吊橋30分,來回4小時完成。

台灣蕃族志》,森丑之助 著,南天書局出版,1996年3月。
台灣蕃族圖譜》,森丑之助 著,南天書局出版,1994年9月。
生蕃行腳》,森丑之助 著,楊南郡 譯,遠流出版,2000年1月。

2008年12月10日 星期三

執行力-40%的修煉

一間企業的成功,30%靠策略,40%靠執行力,其他30%呢?當然就是靠運氣,運氣無法教,但策略和執行力可以言傳。

每當公司未能達到預定目標,最常見的解釋就是執行長的策略出了差錯,然而,策略失敗大都是因為執行不力,而不在策略本身,如果無法完成該完成的事,不是組織不具備應有的能力,就是企業領導人誤判公司所面對的企業環境,或者兩者兼有。

有一道鴻溝卻尚無人察覺,那就是公司領導人所期望達成的目標與組織達成目標的能力之間的落差。


執行並不只是工作是否完成的問題,而是一組特定的行為與方法,並非局限在戰術層面,它應該是一套紀律與一套系統化流程,嚴謹地探討如何與是什麼、提出質疑、不厭其煩地追蹤進度、確保權責分明。

執行的三個關鍵要點:
  • 執行是一種紀律,是策略不可分割的一環。
  • 執行是企業領導人首要的工作。
  • 執行必須成為組織文化的核心成份。
執行力最重要的原則就是領導人必須深入且積極參與組織事務,並且誠實面對真相,不管對人或對己皆然。

有執行力的領導人會建立起一個執行的架構,營造出有利於執行的文化與流程,獎勵並擢升能迅速完成工作的員工,至於領導人對於此一架構的參與,則表現在任務的分派與後續追蹤上,領導人必須確定員工真的了解事情的先後順序為何,要做到這點,領導人必須對公司有透徹的了解,並且能提出犀利的問題。

只有領導人才提得出每個人都必須回答的高難度問題,而且,相互討論並做出正確抉擇的過程,也要靠領導人主持。也唯有領導人,才能設定組織內對話的基調,對話乃是企業文化的核心,也是工作的基本單位。

達成執行力的三大重要基石:
基石說明
領導人的七大重要行為了解你的企業與員工:
  • 如果不能建立私人情誼,永遠也不可能成為偉大的領袖。
  • 建立私人交情與行事風格無關,不必具有領袖魅力或擁有交際手腕才能這樣做,不管原來是什麼個性,最重要的是表現出開放的心胸,凡事採取正面的態度,最好能不拘形式而且帶有幽默感。
  • 化解消極/積極抵制的方法,就是領導人親自參與、了解與投入,不但要宣佈計畫啟動,還要提出明確的解釋,說明這項方案對組織的重要性。
實事求是:
  • 實事求是乃是執行的核心所在。
  • 實事求是的精神就是以務實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的企業,並且和其他企業做一番比較,以向外而非內向的眼光來衡量自己的進步程度。
訂定明確的目標與優先順序:
  • 專注於三到四個執行重點,才能讓企業資源的運用獲致最佳成效。一個領導人若是說:「我列了十項重點。」表示他根本不進入狀況,連他自己都分不清楚重點何在。
  • 現代企業組織架構下的員工,若要順利完成工作,必須清楚地了解事情的先後順序。
  • 除了制定明確的目標外,領導人還得在各方面力求簡化,有執行力的領導人通常都言簡意賅,說話不拐彎抹角也不虛偽矯飾,只是直陳己見,化繁為簡,好讓別人容易了解、評估並且展開實際行動。
持續追蹤:企業中有不少計畫,都是因為不能貫徹後續追蹤而導致失敗,這也是執行無力的主要原因。
  • 讓可能阻礙計畫的衝突浮上檯面
  • 制定後續追蹤的方法,確定每一個人都切實執行
論功行賞:想讓員工賣力拼出績效,就應該論功行賞。
  • 缺乏執行力的公司中,許多都是因為不會評鑑員工,不懂得論功行賞,也不提拔有工作績效的人才。
  • 主管必須要有勇氣對員工解釋,為什麼他拿到的獎勵不如預期中那麼好。
  • 傑出的領導人必須在企業中明定論功行賞的原則,讓全公司都能認同,成為一種基本的生活態度。
  • 必須讓所有人明白,唯有績效優良的員工才會受到獎勵與尊重。
傳授經驗以提昇員工能力:傳授經驗是幫助別人提昇能力最重要得一個環節。
  • 最有效的指點方法是先觀察受教者的工作方法,再針對個人做出適切的指導,指導時應該以此人的工作表現為實例,指出何者為優,何者尚待改進。
  • 傳授經驗的技巧首重發問的藝術,提出一針見血的問題,能迫使受教者去思考、反省與發現。
  • 不論你的態度是溫和或強硬,最重要的是詢問一些能讓真相浮現的問題,並且提供協助以修正錯誤。
  • 不能只看業績數字,行為問題同樣重要。
  • 訓練課程也是提昇員工實力的重要環節,前提是方法必須正確。
  • 主管培訓方案對其中50%的人而言,這絕對是浪費時間,必須評估與篩選哪些員工適合接受此項訓練課程,可以從中學到有用的東西,也必須釐清舉辦這些舉辦課程的具體目的何在。
了解自我:
  • 領導一間企業需要具備堅強的性格,在實際執行時,堅強的性格更是不可或缺。
  • 情緒韌性(emotional fortitude)來自自我反省與自我控制,它也是人際關係的基礎所在。
    • 不受限於個人好惡,能接納不同意見,也能正是自己弱點的能力,在懲戒員工時態度堅定,在複雜且快速變動的環境中胸有定見、日理萬機的能力。
    • 四項核心特質:
      • 真誠(autenticity):以真實、不虛偽、表裡一致的態度取得員工的信任。
      • 自我了解:唯有認清自我,方能從容地運用自身長處,並避免為自己弱點所限。
      • 自我掌控:
        • 收斂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時時保持求知慾,鼓勵員工提出相反的觀點,創造相互學習的工作氣氛,喜歡任用比自己聰明的人。
        • 自我掌控是建立自信新的關鍵所在,這種自信心真誠而正向,絕非為遮掩自己的心虛或缺乏安全感,自信心良好的人內在的安全感使他們自有一套面對不熟悉的事物的方法,並能擬定出相關的必要行動。
      • 謙虛:了解自己並非無所不能,學習傾聽並以他人為師,不獨占功勞,與他人分享榮耀。
  • 最根本的學習之道來自留心看待經驗,這種學習並非智力的練習,而是需要執著、持續和時刻用心,必須反省並修正自己的行為舉止。
改變文化,讓公司動起來企業文化變革的努力多以失敗收場,原因在於未能與績效改善相互連結。改變企業文化五大要訣:
  • 從員工的信念及行為著手:在公司環境中,符合常軌的行為方式,規範員工該如何共同工作,也稱為「參與的法則(rules of engagement)」。
  • 將報酬與績效做連結:
    • 應該獎勵的並非只有員工在數字上的優異成就,還應包括員工真正表現出來的優良行為。
    • 差異化乃是建立績效文化的源頭,將報酬與績效連結起來,是創造執行文化不可或缺的條件。
    • 協助員工去熟悉受到肯定的新行為。
  • 透過社會運作機制,建立共識:社會軟體的一個關鍵成份便是社會運作機制(Social Operating Machanics),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會議、簡報,乃至便箋或電子郵件,即任何有對話發生的地方。
    • 它們具有整合性,橫跨組織內部。
    • 社會軟體中的信念與行為會在社會運作機制中持續不斷表現出來。
    • 各項社會運作機制相互連結,並與評量及獎勵制度連結起來,就共同構成公司的社會運作系統(Social Operating System),從而推動公司的文化。
  • 展開坦誠、公開、形式不拘的強力對話:
    • 強力的對話要公開、坦誠、不拘形式,能讓事實浮現出來,而且能讓組織蒐集與理解資料,乃至整理資料以協助決策上都能更有效能。
    • 公司變革要成功:
      • 以執行為導向
      • 以事實為根據
      • 建立社會運作機制,坦誠進行強力的對話
      • 與績效改善做連結
      • 預想並討論有待進行的具體事項
      • 在每個階段都繼續保持執行的紀律
    • 溝通所發揮的效用可能會截然不同,重要的是溝通的實質以及溝通者的特質,包括傾聽與談話的能力。
  • 領導人要以身作則:
    • 公司的文化便是其領導人的作為,員工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領導人所示範或容忍的行為。
    • 要改變公司文化,就要由改變領導人的行為著手,而要衡量公司文化的變革,則要看領導人的個人行為以及公司績效有什麼改變。
絕不能授權他人的領導工作-知人善任基本的通病:領導人對人員流程缺乏親自參與的熱忱與投入。
領導人如何做到讓員工適才適所:
  • 深入分析工作性質:想要厚植領導班底的實力,公司就得在人員流程內設定一套標準,透過坦誠的對話,確定人才與職位是否相稱,並且還要作後續追蹤,以確保主事者都能如實貫徹。
  • 勇於採取果斷行動。
  • 擺脫個人好惡。
  • 全心投入,坦誠相告:卓越企業的根基就在於其培養員工之道,必須讓員工獲得正確的工作經驗。
具有執行力的人才:
  • 能夠激發員工活力:鼓舞士氣並非只靠放言高論。
  • 面對棘手問題,能迅速做出正確決定:果決是指面對難題時,有能力迅速而正確做出決定,並動手去完成。
  • 懂得透過他人完成任務,不事必躬親。
    • 透過他人之力完成任務,是一種基本的領導能力。
    • 無法透過他人之力完成任務的主管,通常都會為工作投入過量的時間,而且要求別人也和他一樣。
    • 無法和別人合作的人會削弱組織的實力,這樣的主管不能善用部屬的長才,結果不只浪費大家的時間,也浪費自己的時間。
  • 會做後續追蹤。
如何找到適合的人來做適合的工作?
  • 傳統的面談方式在挑選具有執行力的主管時,不太管用,因為它的焦點大多放在應徵者的生涯發展以及曾負責過的任務性質,機械化評量方式有許多缺失,其中之一就是無法顯示出應徵者如何完成任務。
  • 想培養領導人才,第一步就是要面談與評估可能的人選,最需要看重的特質就是執行的精力與熱誠,專注於此人的活力、實際執行工作的方法以及曾達成的任務。
  • 負責評量者必須具備道德勇氣與情緒韌性,方能直言無諱,應該以日常的用語和文字來做績效評估,而不是用人力資源那套專業術語,良好而坦誠的評量會提及對方表現優良的事項,還有必須改進的事項。
  • 任何適合的人做適合的工作,其中的過程並沒有什麼複雜之處,只不過是有系統、有原則地面試與評量員工,並透過有效的回饋,讓他們不斷進步。
  • 組織侏儒症:組織中主管怕被下屬取代,所以雇用的手下一定會比自己差。

企業的能力來自於組織流程(processes),企業乃是透過組織流程,將企業的資源,例如人力、財務資源等轉換成組織的能力。組織流程指的是企業內正式或非正式約定俗成的做事方法,企業透過一系列活動創造價值,組織流程就是進行這些活動的方式。
  • 作業性流程
  • 功能性流程
  • 最高層次的策略流程,包含策略的形成流程和評估流程。
執行的三個核心流程:
流程說明
人員流程健全的人員流程有三項目標:
  • 精準而深入地評量每位員工:
    • 評量四項基本的必要能力:
      • 功能技巧
      • 企業技巧
      • 管理技巧
      • 領導技巧
    • 營運結果是落後指標,紀錄的是過去的結果,而且還有時間的落差。
    • 人事的評量要有一套流程,不單是看過去的績效,而是要看經理人員的能力能否配合公司未來策略的需求。
  • 提供一個鑑別與培養各類領導人才的架構,以配合組織未來執行策略的需要。
  • 充實領導人才儲備管道,以做為健全接班計畫的基礎。
創造並維持健全的人員流程,有幾個原則:
  • 正直
  • 誠實
  • 共通的做法
  • 共通的語言
  • 頻率
  • 最重要的是坦率的對話
人員流程四項關鍵做法:
  • 連結策略計畫及短期(0-2年)、中期(2-5年)、長期階段性目標,連結營運計畫的目標,包括具體的財務目標,定義出公司營運模式所需要的基本必要能力,以評鑑及徵選人才。
  • 透過持續的改善、接班深度(succession depth)的分析、人員流失風險(retention risk)的降低,提供鑑別與培養人才的架構,開拓領導人才儲備管道。
    • 領導能力評量摘要表(Leadership Assessment Summary):好幾項關鍵資訊及相關資料的彙整結果,其中包括持續改善摘要表、接班深度分析、人員流失風險分析。
      • 持續改善摘要表:除了列出關鍵的績效重點,包括主要成就與未完成目標,還對未來有待強化的事項提供明確具體的有用資訊,並可協助員工持續改善績效。
      • 人員流失風險分析:檢視的是員工的市場價值、異動的可能性、離職後公司將面臨的風險。
    • 及早確認高潛力以及可提拔的人才,可以避免兩種危機:
      • 組織的惰性,讓員工在同一職位任職過久。
      • 某些員工升遷過速,二十來歲的主管,根本毫無高階管理職位所需的經驗。
    • 除了個別員工的績效外,人才評估也會觸及組織設計、一般才能的開發、為執行組織策略而有待強化的技能等。
      • 參與評估會議的主管必須在一週前繳交書面的評量結果,如果報告不符標準,會遭退回重寫,維護流程的誠信是不容妥協的。
      • 就算是卓越的領導人也不能總是倚賴自己的印象,進行評量時謹慎費心,就是擔心自己的觀點多少難脫主觀色彩。
  • 決定該如何處理缺乏績效的人:
    • 績效不張主要是只無法達成預設的目標,像是經常未能進到應負的責任,或是對特定情況的處理不符主管的期望等等。
    • 員工表現不佳並不表示他們就是壞人,只是表示他們的績效未能達到一定水準,因而影響到公司整體的成敗,所以必須採取迅速而公平的處理。
    • 如何讓離職者維持尊嚴,對強化績效文化的正面特質是很重要的。
  • 將人力資源的任務與運作加以轉型,要以公司績效為導向,找出關鍵性職務,派遣適當人選擔任。
    • 關鍵性職位,層級未必一定很高,找出關鍵性職務並派遣適當人選擔任。
    • 考量員工是否適任時,會將他們歸為三類:
      • 適任
      • 有待加強
      • 應採取行動
人力資源部門雖然可以建立許許多多繁複的系統,但最後這一切成真,還得靠公司的領導人:
  • 一個要求高績效而且權責分明的文化,促使主管為自己的單位尋求最好的人才。
  • 最高領導人不但願意,而且隨時準備對人才評量提出質疑。
  • 高階主管間會同心協力,大家都相信彼此能理性而公平地相互負責,而且也會相互督促。
  • 公司人力資源部門有權推動大家。
策略流程要對如何執行策略投注最多心力:
  • 區分事業單位與公司層次的策略
  • 策略基本要素只能少,不能多
  • 要由負責執行的人制定策略,才能發揮效果
  • 了解組織達成目標的能力
  • 列出策略的具體事項,將祈雨人員流程及營運流程銜接起來
一個健全的策略計畫必須探討到九大問題:
  • 對外在環境的評量如何?
  • 對現有客戶與市場的了解有多少?
  • 能兼顧獲利的最佳成長之道為何?
  • 競爭者是誰?
  • 企業是否具備執行策略的能力?必須傾聽客戶、供應商與證券分析師的意見。
  • 計畫執行過程中的階段性目標為何?
  • 是否能兼顧短期與長期的平衡?
  • 企業面對的關鍵性課題為何?
  • 該如何在永續性的基礎上追求獲利?
策略評估乃是策略流程中主要的社會運作機制,提供了一個測試並驗證策略的場合,這也是計畫接受現實世界考驗前的最後修正機會。策略評估該提出的問題:
  • 各事業單位團隊對競爭情勢的掌握如何?
  • 組織執行策略的能力如何?
  • 計畫的焦點是分散或集中的?
  • 我們選擇的構想是否恰當?
  • 與人員流程以及營運流程的銜接是否清楚?
營運流程傳統預算或營運流程有三大缺失:
  • 流程中未就計畫的假設進行強力的對話
  • 預算的內容係配合最高管理階層希望達成的結果,但對使結果成真的相關行動方案,卻未加以討論或具體列明。
  • 流程中未提供員工接受指導的機會,好讓他們可以從中理解業務的全貌,也未能培養他們為共同目的一起努力的社會結構。
有執行力的營運流程:
  • 營運計畫要以現實為基礎,並跟相關人員確認及討論。
    • 這些討論一定要密切注意毛利率,許多人只著重追求營收成長,卻忽略該如何同時提升或維持毛利率的水準。
    • 殊不知毛利乃是利潤的源頭,所有營業費用都係由毛利而非營收中扣除。
  • 由團體對營運計畫的假設進行辯論,做出取捨,公開承諾。
    • 幾乎所有預算或營運計畫在運作上都有順序,目標與一般性假設來自最高層,而各事業單位則負責各項細節。
    • 同步化是指組織內運行的各部門對營運年度的外在環境持有共通的假設,同時也有共通的理解。
  • 預算編列要以營運計畫為根據,而不事先編好預算,再去執行。
  • 協調各個單位的步伐,以達成目標。
    • 同時性原則(simultaneity):將所有相關事業部門的主管聚集起來,進行強力的對話,由他們共同勾勒出公司的完整圖像,包括各部門之間的關係。
    • 延展性目標基本上有兩個目的:
      • 迫使你思考如何以極端不同的方式來做事。
      • 協助你擁有絕佳的執行力。
  • 提供員工接受指導的機會。
  • 要做後續追蹤:任何良好的評估會議都會在結束時獲得結論並進行後續追蹤。
    • 寄上備忘錄:一項有效的做法就是致送每位與會者一份備忘錄,將敲定事項的細節摘要列明。
    • 事先規劃應變之道。
    • 每季進行檢討。

領導人要做好執行的工作,必須管理三項核心流程,不論組織規模大小,領導人都不應授權他人處理的三件事:
  • 挑選各級主管
  • 設定策略方向
  • 主導營運
但是,事必躬親的管理並不足取,它會削弱員工的自信,扼殺他們的創意,讓他們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所謂的「恐怖管理(management by fear)」,就是設定較高水準的目標,只問目標,不問手段,並將無法達到目標的經理毫不留情地開革,恐怖管理雖然可以提昇執行力,但是老闆必須事事躬親,老闆一不在,員工執行力立即打折。

除了領導人必須親自參與執行的工作之外,組織中每一個人也都必須了解並力行執行的紀律,執行也必須納入薪資系統以及員工行為準則之中,組織要能執行,必須諸事俱全,有適當的人員,能個別或協力在正確的時間專注於正確的細節。

當企業進行重大改革時,應特別注意把適當的人才安置在關鍵的職位上,同時必須強化核心流程,以化解員工的反抗,確保計畫的執行。做好執行的方法之一,可以用六標準差流程(six sigma processes)為借鏡,持續不斷地進行改善,員工必須注意超過可容忍誤差以外的狀況,然後迅速改善問題。

一般人以為光靠聰明才智就可以有很好的成就,所謂的聰明才智在發展並驗證某種想法時,還是不能缺少嚴謹不懈的怒力,執行所需要的聰明才智是透過持續性、建設性的鑽研,以深入問題的核心。

新領導人有三項課題:
  • 行為必須能符合最高的誠實原則,必須維持並修煉知性的誠實,好讓自己總能看清真相。
  • 必須知道顧客至上的道理,確定你和員工真的了解顧客,認清顧客事事業成功的基礎。
  • 必須了解人員、策略與營運這三項流程,而且必須管理這三項流程,不斷尋求新方法來改進績效,不但能提昇生產力,還能使員工在共同的目標下團結起來。
甩開競爭對手的關鍵:
  • 讓所有要為策略計畫負責的人員參與計畫的規劃過程。
  • 詢問員工要如何執行,要如何如期地讓需求達到預估水準。
  • 為計畫的進展設定階段性目標,並要求負責人嚴守權責分明的原則。
  • 制定應變方案,以因應意料之外的狀況。

執行力》,賴利包熙迪、瑞姆夏藍、查爾斯柏克 著,李明 譯,天下文化出版,2007年07月。★
jack : 20世紀最佳經理人,第一次發言》,傑克威爾許 著,黃佳瑜 譯,大塊文化出版,2001年12月。
策略精論》,湯明哲 著,天下文化出版,2003年02月。
引爆變革之心》,科特、科恩 著,潘東傑 譯,天下文化出版,2002年12月。
企業策略》,馬克斯‧亞歷山大 等著,李芳齡 譯,天下文化出版,2001年03月。
領導》,明茲柏格 等著,鄭懷超 譯,天下文化出版,2000年05月。
變革》,科特、柯林斯、寶拉斯、達克、高斯、帕斯卡、艾索斯、羅喬、馬丁、史崔伯、夏菲、湯姆森 著,周旭華 譯,天下文化出版,2000年02月。
啟動革命》,蓋瑞哈默爾 著,李田樹、李芳齡 譯,天下文化出版,2007年10月。★
領導引擎》,諾爾提區、艾利柯恩 著,邱如美 譯,天下文化出版,2000年06月。
21世紀的管理挑戰》,彼得杜拉克 著,劉毓玲 譯,天下文化出版,2000年03月。
杜拉克:經理人的專業挑戰》,彼得杜拉克 著,李田樹 譯,天下文化出版,1999年06月。
競爭優勢》,麥可波特 著,李明軒、邱如美 譯,天下文化出版,1999年01月。
競爭策略》,麥可波特 著,周旭華 譯,天下文化出版,2007年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