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頭屋老藤寮森林步道、明德水庫

苗栗縣頭屋鄉舊名老田寮,明德村一帶又稱老藤寮,因昔日山區盛產黃藤,墾民上山採藤蓋寮而得名。老藤寮地處獅潭鄉與苗栗市的交通中心,早年建有發達的步道系統,專供旅人、挑夫行走,明德水庫完工蓄水,住民陸續外移,再加上苗16線水庫南岸道路通車,老藤寮古道乏人問津,逐漸荒廢。

明德村民黃國寶,從銀行退休後,與志同道合的朋友,重新踏勘老藤寮古道,古道設有東、西兩個入口,西入口位於水庫大壩旁,東入口位於柚子坑附近,有一座簡樸的土地公廟,主線大約1公里長,沿山壁稜線蜿蜒而行,一路林木茂盛,鳥叫蟲鳴,生態豐富,另有大約500公尺長的支線,可上登太極嶺,眺望明德水庫。


明德水庫於1970年竣工,總蓄水量可達1770萬立方公尺,屬於壓滾式土壩,滿水位的湖面面積約有170多公頃,大壩上設有觀景台,水庫湖面中央有三座小島,分別是日新島、鴛鴦島與海棠島,連接日新島的吊橋可騎自行車。

永春宮座落於海棠島上,創建於道光27年(1847),粵東墾民羅育光兄弟五人初至苗栗田寮庄,繼墾殖於仁隆,並在目前廟址所在的石凸仔奉祀觀音及關公,後因與人發生爭執,廟被火燒一空。咸豐10年(1860)將地夷低一丈後重建,並定名為海棠宮,當時正值瘟疫流行,鄉民無處求醫,該宮的靈方救人無數,因而香火日盛,光緒27年(1901)重修,更名為永春宮。

魯冰花農場前築有一條明德蘇堤直通海棠島,兩旁都是湖水,栽種柳樹和桃樹,多有釣客在樹蔭下垂釣,永春宮內有客家文物館,廟右側有三號吊橋連接到水庫北岸126縣道。

1989年上演的《魯冰花》是家喻戶曉的電影,拍攝地點就在明德水庫,鐘肇政以茶園的綠肥魯冰花,其身軀雖然入土卻換來很香很甜的茶,隱喻台灣早年許多貧窮兒童的才華被埋沒。

我知道,半夜的星星會唱歌,想家的夜晚,它就這樣和我一唱一和。
我知道,午后的清風會唱歌,童年的蟬聲,它總是跟風一唱一和。
當手中握住繁華,心情卻變得荒蕪,才發現世上一切都會變卦。
當青春剩下日記,烏絲就要變成白髮,不變的只有那首歌,在心中來回的唱。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地上的娃娃想媽媽,天上的眼睛眨呀眨,媽媽的心啊魯冰花。
家鄉的茶園開滿花,媽媽的心肝在天涯,夜夜想起媽媽的話,閃閃的淚光魯冰花。
啊~啊~夜夜想起媽媽的話,閃閃的淚光魯冰花~

魯冰是羽扇豆(Lupinus texensis)的別名,其他別名還有藍立藤草、扇葉豆、毛羽扇豆、、肥草或青仔等,1926年自日本引進黃花品種,因其根系發達,固氮能力超強,生長迅速,枝葉茂盛,耐旱力及抗寒力強,且適於生長在酸性土壤,遂成為臺灣北部重要的冬季豆科綠肥。

頭屋鄉產茶源於清朝道光年間,經崁頭屋的張姓、扒仔岡(象山)的彭姓、帽盒山(鳴鳳)的徐姓鄉紳極力推廣,茶樹遍植鄉境丘陵,製茶葉成為頭屋鄉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日據時代業者組成頭屋製茶組合和老田寮製茶組合,產製青心烏龍茶,1934年是頭屋鄉製茶業的第一盛期。

1947至1971年間,政府組織台灣省茶葉公司,研造包種茶外銷東南亞,綠茶外銷非洲,頭屋鄉製茶業再進入另一高峰,蔣經國總統喝了老田寮茶後,改名為明德茶,可惜自1979年開始,人口外流、工資昂貴,茶樹高齡老化,產量銳減,逐年廢耕、轉作,情勢大不如前。

2010年04月12日下午,忙裡偷閒,跟LSM同往,開啟大自然的親近喜愛之門。


魯冰花》,鐘肇政 著,遠景出版,2004年11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