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獅潭紙湖古道、三尖山 | 紙湖古道,又名挑紙古道,位於苗栗縣獅潭鄉百壽村,是早期村民將生產出來的粗紙運往苗栗頭屋的一條產業道路,然後再轉運至竹南,竹南自古以來為金銀紙的重要製造地,竹南中港老街在繁榮時期,曾有三百多家的金銀紙加工廠,百壽村也成為竹南金銀紙的重要生產原料粗紙供應地。隨著時代的變遷,竹南的金銀紙產業趨於沒落,獅潭百壽地區不再生產粗紙,只空留下紙湖地名而已。 百壽村,舊名紙湖村,造紙業發達,製紙過程中,須挖闢湖塘,灌注石灰水以浸泡竹子,將竹子纖維分解,製成紙漿,再經過曝曬處理,以製成粗紙。這些用來製紙專用的湖塘,日本人稱為紙湖,因而成為地名的由來。紙湖農場主人彭文淦關心當地的人文歷史,曾在台灣登山研究所負責人林宗聖協助下,探勘紙湖當地的古道,林宗聖並於登山雜誌發表〈苗栗獅潭挑紙古道〉一文,使紙湖古道更為外界所熟知。 |
從台3線省道109.6K百壽隧道北端進入,紙湖一號橋跨過紙湖溪,此橋是興建於日據時期昭和3年(1928)的糯米橋,過橋後左轉,古道沿著紙湖溪溪岸而行,由於獅潭川下游興建明德水庫,再加上126縣道的開闢,古道路徑大半湮滅,又乏人問津而逐漸被人遺忘,雖然近年來經過地方人士整理而重見天日,但是在非油桐花季節來訪,也沒有路線標示,再加上採筍農路的開闢,使得古道非常不易辨識,最後古道中斷於獅潭川邊,長度約1.4公里,昔日古道尚可跨越獅潭川接上126縣道,如今溪岸都被芒草遮蓋,而且無法跨越溪流。
紙湖古道約1公里處是三字坑山和三尖山的登山口,由南稜線陡上竹林,再轉為雜木林相,沿路均有清楚路條,並有繩索補助,三字坑山(10-42),海拔411公尺,殖產局三角補點,基點立於路中,僅可見到殖字和三角二字,是三尖山前一個山頭,沿北北東方向前行約3分鐘即登頂三尖山(10-43),海拔418公尺,二等三角點1058號,三等三角點6649號,基石是由三等三角點6649號改刻,下方加刻1058號,磨除痕跡仍依稀可見。
2010年9月11日,和LSM相約先走紙湖古道,前幾日的午後雷陣雨,使得古道到處都是爛泥,而在一處岔路,依照登山路條續行會繼續進入山區,而最後路徑會消失在一片雜木林中,並且在附近看到了赤尾青竹絲,只好趕忙撤退,沿途因為採筍農路的開闢,岔路非常多,但均不是古道正確的路徑,最後回到岔路口,往溪岸方向走,確實就可以到達獅潭川河岸,不過沿岸盡是芒草,阻擋了親近溪水的機會。
回到三尖山的登山口,十分擔心LSM的狀況,這可是她第一次走這麼陡的路線,不過且戰且走,在拉著繩索,手腳並用的狀況下,翻閱了幾個小山頭,最後成功地登頂三字坑山和三尖山,因為坡度太陡,不打算原路下坡了,沿著稜線繼續前進,會進入一座軍方的基地台營區,必須向營區士兵借道才能從大門離開,還好正好是午休時間,連營區的老狗都頭昏追錯了方向,擾人清夢下快速地離開營區,開始踢2公里的產業道路和舊台3線。
產業道路沿線盡是有著山豬和捕獸陷阱警告招牌的圍籬,圍籬內種滿檳榔樹,沒看見山豬,倒是看到藍腹鷴脫落的羽毛,最後會接上台3線省道108.5K新莊隧道南口和源笙竹碳竹業園區,再踢1公里的回到百壽隧道。百壽,與客語「柏樹」音相近,因為以前村內有一棵柏樹供往來行人打尖休息,因而得名。
台3線省道112K獅潭鄉永興村有一個開了將近60年的雜貨店接興商店,被苗栗縣政府選列到老店風華專書中,客家阿公黃章森以純手工,一鍋一鏟熬製的薑汁花生糖,稍微辣口、不甜不膩的風味,飄香到美國、中國、新加坡,一週只能供應130包,不見得每回都買得到,我們買了一包和一支5元的枝仔冰消暑。
爬完山,時間尚早,在獅潭老街上的蘆薈花園雲南食府享用雲南美食,木造仿古客棧造型,十分明顯而別緻,不過遊客大多被隔壁的仙山仙草給吸引過去了,但是上次走北長城古道和蕃子寮山,在仙山仙草的仙草冰只有一小口的碎冰,讓我對這家50年老店十分感冒。
我們點了雲南粑粑絲、手工破酥包子、雲南花生甩餅和雲南奶茶,粑粑絲是純粹的在來米做成,米干則會添加玉米粉,口感較硬,湯頭含有雲南花椒,但是老闆娘已將花椒心拔除,因此充滿香氣卻不會麻辣,破酥包子有兩種,甜的包豆沙,鹹的包豬肉,特殊的千層派般酥油外皮,吃起來鬆軟間卻有著豐富口感,雲南奶茶並不是用紅茶調製而成,而是用陳年普洱茶加上煉乳調製而成,味道不甜而有普洱茶的味道。
老闆娘一家8個姊妹,有4位嫁到台灣,但也只有她一人開起了雲南菜餐廳,餐廳還有蘆薈養生餐飲和各式雲南料理,實在值得遊客好好來品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