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0日 星期二

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 (1)神鬼 - 窮盡,是做學問的根本

在周朝,一般人民大抵將鬼神分為分為天神、地示(祇)、人鬼三類,凡是屬於空中的,如天帝、日、月、星、辰、風、雨、雷、電等神,皆歸天神,凡是在地上的,如大地、山、川、河、澤、社、稷等,解屬於地示,凡是人死後之魂魄,皆稱為人鬼,人鬼可以轉變為天神、地示,可以轉變為自然神,而諸神的性質不同,能力也就略有不同。

天神在北極,地祇在崑崙,人鬼之大者主社稷,周世以北辰為天樞,為玉皇大帝之所居,太微(紫微)是帝庭所在,清都則為天皇之居所,紫微其處,是以天極星為主星,配上周圍近20個星宿所組成,天極星即是北極星。


殷墟卜辭中,時已以四方天帝代表上天,其後則又以人鬼配天為五方帝者,以《呂氏春秋》為主的五帝相配表:
五行四季月份時日五方五色五帝五神羽蟲五音十二律五數五味五臭五祀五祭五性五事五藏五臟
一月甲乙太皞句芒太蔟
二月夾鐘
三月姑洗
四月丙丁炎帝祝融仲呂
五月蕤賓
六月林鐘
季夏六月戊己黃帝后土臝(倮)黃鐘中霤
七月庚辛西少皞蓐收夷則
八月南呂
九月無射
十月壬癸顓頊玄冥應鐘
十一月黃鐘
十二月大呂

句芒、蓐收、玄冥、祝融、后土五者原是官名:
五行五神人物形貌
句芒鳥身人面,方面素服,乘兩龍而行
祝融犁(吳回)獸身人面
后土句龍
蓐收人面白毛而虎爪,手執鉞,左耳有蛇
玄冥脩、熙

后土為社神,是有國有土者所要祭祀的主要對象,社有分大小公私之分,依次有大社、王社、國社、侯社、置社(里社)。在周世,天子、諸侯各有二社,一為公社,為群眾立,一為私社,自立,天子的社壇聚五色土而成,為五丈見方,諸侯的社壇,是由天子依其所在方向,分別從天子社壇中,割取其方位所代表的青、赤、白、黑等土,再加上諸侯本國之土所做成,社的旁邊中有社木,一般的社木,是依照當地土質所宜生長的樹木,還作為社木,至於社主,社神的神牌位,則用石頭做成。百姓群居也可以立社,成為置社,後世稱為里社。

秦時以四帝為天界之主宰,立四畤以祭白青黃赤四帝,秦始皇所祀八神,所祠之地皆在齊,當是創始於齊,八神為天主、地主、兵主、陰主、陽主、日主、月主、四時(四季)主。

文景之世,除帝王以白青黃赤黑五帝為天界之最尊貴者外,一般民俗中,當亦有以伏羲、女媧為天界之主者,由屈原之說,可知先秦以女媧造人為人類之起源,《淮南子》把天分為九部分,中央及八方天,天帝有后妃,漢世常見的天神如女媧、伏羲即為夫婦,漢世的神仙並不禁色慾,女媧與伏羲,在漢世典籍中,或以為是遂古之初的三皇之一,或以為是補天的神人,或以為是人類的始祖,兩人的形貌都是人身蛇尾。

漢武帝聽信亳人謬忌之言,以為天神最尊貴者為太一,元鼎5年拜太一,五帝壇在太一壇之下,地位以正式降為太一之臣佐,太一神的出現,當在戰國的中末期,太一也常被寫作泰一、太乙,以太一來稱呼天界之最高主宰,自漢武帝直到漢元帝,在漢代有一段長時間,都用太一來稱呼天帝。漢成帝時才採用匡衡等奏議,以為祭太一不合於古法,於是去泰一畤而返回先秦時之郊天,直接以上帝、天帝稱呼天,以天地五帝為諸神之最尊貴者。

西王母在先秦的地位並不高,但到了漢世,則成為女仙之領袖,西漢末流行著西王母、東王公主宰天界之說,西王母的造型有二種,一種是端莊雍容的,另一種是虎齒蓬髮,面目猙獰的,此殆受《山海經》影響。東王公的起源較後,先秦典籍所不載,當是漢代所杜撰出來的神,在東漢時已普遍流傳,西王母為東王公之妻,是西方太白之精,管眾女仙,稱為金母,東王公為東華至真之氣,管眾男仙,又稱為木公、東王父,也被稱為玉皇君,後是道教的玉皇大帝,當是由漢世的東王公逐漸演變而來。

秦及西漢,言及神仙之事,都貴重黃帝,至王莽時仍是如此,東漢桓帝時,把老子當做天界之主神,元始天尊疑始於東漢末而盛行於六朝,元始天王之名雖起於東漢末,但其興起則當在六朝。

羲和原是羲氏、和氏,但發展到為日神時則合為一人,日神為東君,日御為羲和,日御當是日神之御者,月御為望舒,戰國至漢初以望舒為月神,漸漸轉變為以嫦娥為月神,袁珂以為嫦娥的神話是由常羲、常儀、尚儀演變來的。漢人以為日中有三足烏,月中有蟾蜍與兔子,傳說在西漢初期已存在。

以豐降為雲師,飛廉為風伯,屏翳為雨師,蓱、蓱翳、屏翳,皆是雨師之名。大司命主人間之生死壽夭,少司命主人間之災祥子嗣,司命為周天子七祀之一。在漢世,神仙無羽翼者和有羽翼者,兩種不同的造型均有,漢畫仍以有手臂之羽仙為多。

河伯名馮夷,而馮、冰古同音,也常寫作冰夷,其形狀為人面魚身,駕兩龍,居處於水中。祭禱黃河之記載,最早者為殷商卜辭。祀河的祭品中,除珪璧牛羊外,也常常兼用人來祭祀。次非,或作佽飛、佽非、茲飛、茲非,皆音同字異。古人傳言伏羲氏之女,因渡洛水而死,成為水神,稱雒嬪,亦稱虙妃。

在漢代,土公雖為小神,但至六朝則地位提高而與五方帝並列,漢代動土作屋,工成事畢之後,必須令巫祝祭拜家中宅土之神,名為解土,解土之法,先設宴祭祀,其後則以土偶人及刀杖來驅鬼。儺祭為歲末驅除鬼邪之祭,在周朝就存在了,解除是由儺演變而來的。

舉凡今日我們所看到的擇日、宅位、葬埋、婚嫁等種種有關時日良否及方位吉凶之說,在漢代都已形成了,同樣一天,而各家說法由大吉、小吉到小凶、大凶都有,《後漢書》所言之《大衍玄基》,當是後世黃曆之肇祖。

神仙之說戰國之初已有之,後經秦始皇之揄揚,至漢世而大盛,漢武帝重巫好仙,在漢世,由於帝王的好尚,影響所及,人民也為之風靡,天上的神仙,至東漢時,竟然多的如太倉之積粟。東漢諸帝較迷於讖諱災祥,對於神仙之說,反不如西漢諸帝沉迷。

鬼在商周之世是高高在上的,尤其在春秋以前更是如此,鬼神常憑依於人以示吉凶,甚至可與人結合生子,有降禍、賜福與預示吉凶等三種能力。
降禍為祟諸鬼降禍於人,或因強死,或因乏祀,或因祭享不潔,被縊之人,魂魄不散,常憑依於巫祝以為厲,甚或白日現形以復仇,政客們常利用各種欺詐方式即時人對鬼神的極度崇信,而來遂行私慾,為厲者,常以披髮的形態出現。
乏祀的原因,有時是無後,有的則是後人不加祭享,古人最畏忌的就是無後,因此鬼為厲,可以用立後來安撫它,有後的目的,最主要是使祖先的鬼魂能得到後嗣的祭享,祭祀鬼的主要動機,在安定諸鬼,顯然有祈福避禍的用意在。
賜福鬼神是唯德是依的,無德之人,雖是享祀豐潔,也不能得鬼神賜福。
預示吉凶

人鬼被列為祭祀對象的五個條件:
  • 法施於民
  • 以死勤事
  • 以勞定國
  • 能禦大菑
  • 能捍大患
天子立七祀中有泰厲,諸侯五祀中有公厲,大夫所立三祀中有族厲,厲為無主之鬼,無後嗣以祭享,易四出為祟,為要安定這些厲鬼,特別列入祀典而加以祭祀,鬼能為祟者,雖無功於民,古人亦為之立祀,興亡國繼絕嗣,追根究柢也只不過是避禍求福的華美外衣。

墨子認為鬼神能賞賢而罰暴,為政之道,只要能顯明鬼神,讓人民敬畏而不敢為非,政治便可以辦理好,鬼既有如此大的能力,因此王者施政,須明天鬼所欲,避天鬼所憎,須潔為酒醴粢盛,恭敬祭祀,以墨子的觀點看來,鬼的能力是大於生人的,且是公正無私的。

推定成書於西漢高祖到文景之際的《周禮》,漢初學者對於先秦祭祀方法作了想像與補充:
類別對象祭祀名祭祀法祭祀樂祭祀歌祭祀舞祭祀鼓祭品
天神昊天上帝禋祀黃鐘大呂雲門雷鼓玉、帛、牲牷
日月星辰實柴牲、幣
司中、司命槱燎
地示社稷、五祀血祭大簇應鐘咸池靈鼓玉、帛、牲牷
五嶽、四望姑洗南呂大磬
山林川澤貍沉蕤賓函鐘大夏牲、幣
四方百物疈辜
人鬼先妣夷則小呂大濩路鼓
先祖、先王禘(肆獻祼)無射夾鐘大武玉、帛、牲牷
祫(饋食)牲、幣
時祭(祠春、禴夏、嘗秋、烝冬)

祭天神時,是以禋祀、實柴、槱燎三者為主,把牲畜及玉帛等置於柴上,加以燃燒,使香氣能上聞於天,禋祀是香氣上達,實柴是牛於柴上,槱燎是積薪燔燒。

地在下,貴沉埋,所以祭祀時是以血祭、貍沉、疈辜三者為主,血祭是殺牲取血以祭,將牲埋於山林曰貍,沉於川澤曰沉,疈辜則是披磔牲以祭,也就是劈裂牲體,用以祭祀。

祭人鬼以祭時間隔的長短及隆重的程度來區分,肆是進所解牲體,獻是薦血腥,祼是灌以鬱鬯,肆、獻、祼為祫,屬於大祭,饋食為禘,屬於次祭,三歲一祫,五年一禘,祫者,合也,禘者,諦也,祫者,大合祭於祖廟也。當人鬼被轉變為自然神時,便依天神、地示之禮來祭他們。


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蕭登福 著,文津出版社,2001年01月。
《周禮》主體思想與成書年代研究》,彭林 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11月。
《鶡冠子》研究》,黃梓勇 著,香港浸會大學哲學碩士論文,2008年08月。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