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日 星期五

頭份鹿廚坑自然步道-鹿廚坑山、繞山花步道

廣興里地處頭份鎮西南方,中港溪南岸,清朝時分屬鹿廚坑庄、奄缸凸庄,光復後改為現名,取「廣大之東興地區」之意,東半部地形屬竹南丘陵,西半部為竹南沖積平原一部分,為典型農村,生產稻米、水果、茶葉,聚落集中西北隅,毗鄰尖山里。

據說以前此地鹿群常出沒,當地居民稱捉鹿之木櫥陷阱謂之「鹿櫥」,放置鹿櫥之山坑,稱為「鹿櫥坑」,後來訛作「鹿廚坑」,可惜現在只留下一個歷史名詞,沒有實體可供人憑弔想像了。


狩獵是平埔族的重要生產方式之一,狩獵的對象主要是鹿,尤其是梅花鹿,捕鹿的方法不只一種,依照他們使用的器具不同,分成焚獵、陷阱獵、武器獵。焚獵指的是順著風向從三面縱火焚燒,等鹿群奔逃時,在另外一面用弓箭來射殺鹿;陷阱獵則是用陷阱來捕捉鹿;武器獵則是用武器來射殺鹿,最常見的武器是尖頭的長矛或弓箭。

平埔族人通常在獵捕到鹿後,由參加狩獵的全部成員一同分配鹿肉,至於較為珍貴且具有其他象徵意義的鹿骨和鹿皮部分,則由獵獲那隻鹿的人獨得,平埔族人將頭骨做為祭祀祖靈的供品,鹿皮,可做成衣服或帽子,用意是展現穿戴者的英勇,所以狩獵方式捕到的獵物,往往可以代表這一個人是否神勇與在該社會的地位。

原住民本有相傳已久的捕鹿期限規約,以保護幼鹿生長繁衍,但自從荷蘭人佔領後,出售捕鹿許可證給漢人獵人,鼓勵捕鹿,甚至引進歐洲獵犬參與捕鹿,使台灣的鹿場經歷空前的大變動、大混亂,造成鹿群數量急速銳減,也使原住民在驚慌之餘,急起效法漢人並引用歐洲獵犬去捕鹿,使得原本的規約完全失去約束力。

漢人狩獵隊的組織,人數不等,平均一隊20人,由一人出名代表向牧師申購捕鹿許可證,以「罠法」捕鹿者每人每月繳納1里爾(約40元新台幣),罠即捕獸機,一個罠則只能捕捉一隻鹿,而以「陷穽法」捕鹿者,每一陷穽每月繳納15里爾(約600元新台幣),可以捕捉400~600隻鹿,然而陷穽捕捉的鹿皮血跡斑斑,令日本人嫌惡,因此罠法捕捉的鹿皮比陷穽捕捉的鹿皮多得一半的利益,因為罠法捕捉的鹿皮美觀清純。

於是荷蘭人遂逐步限制漢人設置陷穽捕鹿,甚至在1645年全面禁止漢人捕鹿,將捕鹿權歸還給原住民,但原住民的捕鹿情形,已經不再像荷蘭人佔領以前那麼單純而且有秩序了,如今台灣大部分的鹿得靠人工復育才活得了,真是很大的反差和諷刺。

罠,ㄇ一ㄣˊ,捕獸用的網。廣韻˙平聲˙真韻:「罠,彘網。」文選˙左思˙吳都賦:「罠蹄連綱。」李善˙注:「罠,麋網也。」

鹿廚坑自然步道為長3公里的O型步道,起點在鹿廚坑休閒農莊,老闆是擁有十幾家麵包店的烘陪師傅張坤松,在自家農園建造烘培屋,讓遊客可享受豐盛的農園美食,並利用農園盛產的美味地瓜,研發出極具客家風味、芬香濃郁的月華餅,讓遊客可體驗大自然美景外,更可將滿滿的溫馨帶回家,農場佔地約五甲餘,蓄養著雞、鴨、鵝、魚、山豬,以及栽種有機蔬菜,此外還有蓮花池、荷花池、露營區、蝴蝶生態區、螢火蟲復育區、獨角仙生態園區和山林步道,步道最高點是鹿廚坑山(10-1),海拔104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在尖東產業道路另一側,是廣興里的茶亭伯公樹,是另一條繞山花步道的起點,步道沿賴家宗親伙房邊山丘稜線開闢,環形步道坡度平緩,多數仍為原始土徑,中點處為寬敞的觀景台,剛好面對山凹開闊處,涼風徐徐,可以遠眺頭份、竹南市容,和濱海風光,沿途遍生相思樹、七里香、馬櫻丹、油桐等,「繞山花」緣自客家話,繞有兜、逛、遊覽等意思,繞山花即遊逛山林美景,跟閩南語的「走腳花」有異曲同工之妙。

2010年元旦,在這個城鎮剛落腳還未滿月,趕緊到附近拜拜山頭,期許新的一年可以好好開創一番事業!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