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3日 星期六

和平白毛山

白毛山,海拔1522公尺,三等三角點6408號,山字森林三角點,谷關七雄老六,七雄皆為河谷切割地形,以山型雄偉落差極大而著名,山勢呈南北走向,主稜線逶迆至大甲溪畔,與阿冷山橫列一排,隔著大甲溪和中橫公路北與鳶嘴山對峙,東北與東卯山、屋我尾山、稍來山呼應,其山名命名取自於原住民泰雅族南勢群的社名,依照人類學家森丑之助《台灣蕃族志》將此群分為七社計有沙布耶、希拉古、捎來、阿冷、白毛、貼字悠完、南阿冷。

北稜上山
白毛山傳統登山路線由中橫台8線19.9公里處的白鹿吊橋從北稜上登,921大地震時於近山頂的稜線嚴重崩塌,稜線兩側直落溪谷,形成狹長的瘦稜。
0000 中橫台8線19.9K,白鹿吊橋,海拔564公尺。
0004 過吊橋,到大甲溪對岸,接白鹿部落聯外道路,右線經紅色鋼拱橋也可上登,取左上行。
0006 民宅岔路,直行由馬鞍壩壩頂道路接中橫,取右上行離開聯外道路,民宅後另一民宅前有一塊「臺灣基督教福利會協助舖水泥路面紀念碑」,白鹿生產道路委員會於民國61年12月設立。
0017 岔路,右下出去經紅色鋼拱橋接中橫,取左上行。
0039 岔路,右下不知通往何處,循水泥道直行。
0050 白毛山第一和第二登山口岔路,海拔880公尺,直行往果園登山口(第二登山口),取左上行往第一登山口。
0057 白毛山第一登山口岔路,海拔920公尺,直行往果園,取右上行離開水泥道路,進入山徑陡上。
0129 稜線觀景點,海拔1198公尺,可展望大甲溪對岸的東卯山和山腳下谷關大道院,右轉循稜向南續行。
0141 稜線途中空地,可供休息。
0148 展望點,海拔1244公尺,高度上升。
0228 崩塌前平台,海拔1472公尺,俯瞰大甲溪向東蜿蜒伸展,東卯山和唐麻丹山分峙左右,麗陽和松鶴則分佈在大甲溪兩岸,遠處右邊八仙、馬崙以及後頭雪劍稜脈,還有左邊稍來、鳶嘴稜脈也都一清二楚,南望則是白毛山之前的大崩壁,崩壁兩側視野一級棒。
0243 白毛山,兩顆三角點,山頂為4*3公尺林間空地,無展望。

O形路線下山
0000 沿白毛山西南稜下山。
0017 岔路,海拔1416公尺,左下往白毛山林道,循稜向西南續行。
0034 1450峰,右轉循北側稜線陡下,途中西側有崩壁,拉繩小心通過。
0103 指示牌「下往白鹿吊橋140分,後往白毛山90分」,海拔1283公尺。
0109 右下離開稜線,進入杉木林,海拔1230公尺。
0114 炭窯遺址,海拔1195公尺。
0121 岔路,海拔1160公尺,右線為登白毛山的山谷線路線(200分),左線出白鹿吊橋(100分),後往白毛山稜線路(180分),取左循山腰路續行。
0134 工寮。
0144 果園登山口,海拔1001公尺,循水泥產道續行。
0157 岔路,左下不知通往何處,循山腰水泥產道直行。
0210 白毛山第一和第二登山口岔路,直行接回原上山道路。
0220 岔路,左下不知通往何處,循水泥道直行。
0235 岔路,海拔633公尺,右下為來時路,循水泥道路直行。
0248 紅色鋼拱橋,右轉過橋續行。
0252 白鹿吊橋。

白毛山林道路線
後山友開闢新路線,由此山南面的白毛山林道上登,惟此線林道狹窄、路況不佳,稍有坍塌道路即可能中斷。

白毛山林道入口位於台21線7.3公里,公路最高點的轉彎處的左邊,有綠色招牌及商店,循林道主線而行,岔路多通往果園,前5.1公里為水泥路,後為土石路,汽車最好停在水泥路附近,登山口在7.1公里和協枝74電桿。
0000 由電桿岔路,左上產業道路。
0015 約1.5公里到產業道路終點坍塌地,登山口在左側。
0038 走林中廢棄產業道路經小段崩塌處到土石流亂石區。
0043 大落石區。
0108 接到竹林稜鞍,海拔1416公尺,右上。
0128 登頂白毛山。
下山約60分。


2008/12/13無裝備登山,白鹿吊橋至登山口45分,登山口至攻頂1小時25分,未走O形縱走,原路折返下至登山口55分,登山口至吊橋30分,來回4小時完成。

台灣蕃族志》,森丑之助 著,南天書局出版,1996年3月。
台灣蕃族圖譜》,森丑之助 著,南天書局出版,1994年9月。
生蕃行腳》,森丑之助 著,楊南郡 譯,遠流出版,2000年1月。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