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

M型社會 - 景氣寒冬還是新經濟?

景氣寒冬,全台已經有50萬人失業,即使沒有失業也是無薪休假,每個人荷包都大幅縮水,大家都在期待春天趕快到來,景氣趕快復甦,但是不景氣的概念來自於景氣循環說,是一種好景氣和壞景氣相互循環的理論,可分為:
  • 短期循環(Kitchen Cycles):又稱庫存循環,和庫存投資活動周期重疊。
  • 中期循環(Juglar Cycles)::和設備投資周期重疊。
  • 長期循環(Kondratieff Cycles):和技術革新周期重疊。
假若現在的不景氣,如同大前研一所言,是舊經濟轉換到新經濟的正常化現象,那麼需要採取的做法顯然就會截然不同了。


一旦結束經濟成長期而進入成熟期,任何經濟大國的金錢流量都會減少,而成為一個倚靠目前為止所積蓄資產的存量大國,此時若以流量為對象課稅,將無法支持成熟社會之所需。停止課徵所得稅而改為課徵資產稅,有兩個好處:
  • 勞動意願會增加,讓勤勞世代變得更有元氣。
  • 可以促進資產的流動,龐大金融資產動也不動,會阻礙到經濟的活性化。
新經濟涵蓋了四個空間:
  • 延續舊世界的實體經濟空間。
  • 金流、資訊流可以穿越國境自由流通的無國界經濟空間。
  • 包含網際網路在內的各種通訊技術所產生的數位經濟(Cyber Economic)空間。
  • 以自己資金之百倍、千倍之倍數資金流動的倍數經濟空間。
現在是經濟體系不吸收金錢的時代了,理由有三:
  • 視貨物為非必要品的高齡人口增加,人口分布產生變化。
  • 既有的生產方式轉成庫存非必要的即時生產方式。
  • 因為對未來感到不安,認為掌握金錢比擁有物質更重要的消費者心理作祟。
在勞動人口中,占大多數的中產階級崩潰之後,所得階層的分佈即往低層階級和上層階級之上下兩極移動,邁向左右兩端高峰,中間低落的M型社會。邁入M型社會的證據:
  • 非正式員工增加:派遣員工、自由業者等非正式員工的增加,所造成的正式員工和非正式員工之間的薪資等級落差,和所得階級化有密切的關係。
  • 產業的收入差距
  • 年功序列主義的崩潰
所得差距的拉大,雖然讓上流階層的收入增加了,但是能夠真正滿足上流階層的高級百貨商品卻非常少,造成百貨公司營業額低迷的最主要原因是,中下階層的客人增加了,中上階層的客人卻減少了。

首先,要分析五大消費群:
  • 富裕的高齡者:孩子都長大獨立,解除教育費及房貸的壓力,所得最高、最有餘裕做選擇性消費及支出。
  • 不良老爹(Dirty Old Man):擁有高收入,對美麗的女性尚不死心的中高年男性消費群。
  • 敗犬族:30歲以上,有工作,沒有小孩的女性。
  • 寄生蟲:沒有收入,必須向別人伸手拿錢充當自己支出費用的人。
  • 尼特族和飛特族:收入少,可使用金錢也少。
    • 尼特族(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NEET)是指不工作、不上學,也不參加職業培訓的年輕人。
    • 飛特族(Freeter):從學校畢業後沒有固定工作,靠打工維持生計的年輕人。
讓營業額成長的重點,就是獲得市場最大客層-中下階層客人的青睞,「感覺中上階層、價格下流階層」得到消費者的認同,廠商可以透過直營店察覺消費者的心聲,進而抓住中下階層的心,提供符合中下階層需求的人氣商品。

新奢華主義(New Luxury),就是提供能讓中下階層的客層「感覺有點勉強,卻想獲得」的商品服務,以中下階層為主流,再加入一點豪華主義的購買衝動,品質高、感覺好的商品及服務,只要是在加點油就垂手可得的價格範圍內,消費者是樂於多付溢價的。

經濟不寬裕的消費者也不是只要價格便宜就別無所求了,中下階層的人還是會用自己的基準選擇質佳、感覺好的商品服務,以有限的收入享受自己可以認同的生活的想法,一定會成為中下階層時代的主流,因此察覺中下階層客層的心理,以合理的價格提供有奢華感的商品,就是成功的秘訣。

中低階層市場的行銷戰略:
  • 在低價格業態中,加入附加價值。
  • 重視實用性甚於固定性:在既有的固定產品中,多加一份實用性、機能性,就能創造出符合中下階層生活形態所需的商品。
  • 讓庫存流動、增加消費:增加消費者的選擇項目,讓生命週期較長的商品產生流動。
  • 活用資訊科技產業:IT化的優點是可以提昇業務效率、大幅刪除店舖費用、人事費用,壓低成本提供高品質的服務。
想在中下階層時代繼續生存,企業改革流通應該是不可避免的,企業也必須具備在最適合生產的產地進行生產,並直接把產品送到消費者的手上的能力。

所得階層兩極化和中下階層的抬頭,是社會結構產生變化所造成的,但要提昇生活品質,卻不能仰賴社會結構,而是只能靠每一個生活者改變看法,但是大多數的人用錢的方式,仍然被中產社會意識拖著走,而未思考應配合自己的收入、改變生活形態,因而將錢花在不是刀口的事物上。

在家計負擔中排名前十的選項中,選擇住宅相關費用的有45.8%,排名第一,而煩惱不安的內容,以晚年生活規劃的問題占大多數,其次是自己的健康和家人的健康。

日本的嚴格,讓只有一點點小瑕疵的商品瞬間變為零,與此同時,也剝奪了消費者選擇的權利,美國的消費者以價格和品質選商品,只要大致都相同,這個比較便宜,就買便宜的,他們沒有偏見,只相信自己看到的、摸到的,和使用過的經驗。

美國因為早一步發現新經濟,所以成功地徹底開放市場,並藉資訊高科技產業有效改變產業結構,讓平均薪資在1995年之後開始上升,現在美國的所得差距兩極化的現象依然存在,但是中低階層的收入,已經足夠讓中低階層過著相當富足的生活,美國已經是個生活者大國了。

以前企業的價值取決於收益、資產等現在的價值,但是邁入新經濟時代,也就是邁入開拓者時代之後,企業的價值是由可占領多少將來的地盤(territory)而決定,在新經濟裡,企業可以拿讓人期待的未來交換金錢。

21世紀是地方從國家取得主導權,企業從地方取得主導權,個人從企業取得主導權的時代,只要有表現突出的個人,企業無論走到世界哪個角落都能成功,只要有該企業前往的區域,就會繁榮起來。

改革,就是捨棄提供者的思考邏輯,轉而採用以生活者立場為出發點所思考的政治制度。

雷根革命的名言:「不要再把一切問題的解決都寄望政府,政府正是問題的所在。」訂了各種規定,發生事情時卻洋裝不知,這就是政府的嘴臉。

目前政府一連串的改革,充其量只是把老問題的不好部份、弄錯的部份去除了而已,並不保證此後就會有國際競爭力,國民生活就會更好。

公務員之所以很閒的理由,是因為公家機關充斥著整數論,設計成讓公務員無一人兼任數職。公務員如果可以多工化,至少可以減少為1/3的人力,如果再把業務外包,將可有業務彙整的效果。

新經濟所需要的人才,並不是一般人所講的會讀書的孩子,或別人說什麼他就照著作到好的孩子,而是能以自己的思考、行動的自立型人才,必須有能力在新經濟看不見的大陸上,自己開拓未開發的大地。

學校裡的老師,通過教師鑑定獲得錄取之後,即認定了這個鐵飯碗,但是這些老師的社會經驗值等於零,一個不曾被社會狂風巨浪吞噬、不曾受上司欺負、不曾被同事打壓、不曾為轉業而煩惱的人,當然無法教孩子認清人生的意義及生活方式。

所謂教,就是以有答案為前提,由知道答案的人來教別人,但在21世紀的現在,世上卻充滿了沒有答案的問題,所以北歐不用教的,而貫徹要孩子們自己學的想法。教師的工作原就不是囫圇吞棗地照著學習指導要領的內容去做,而是要協助學生成長,讓他們成為自立的社會人。


M型社會》,大前研一 著,劉錦秀、江裕真 譯,商周出版,2006年09月。★
大崩壞》,賈德戴蒙 著,廖月娟 譯,時報出版,2006年01月。
成功者的構思》,大前研一、田原總一朗 著,王麗芳 譯,時報出版,2002年08月。
失靈的年代》,保羅克魯曼 著,盛逢時 譯,先覺出版,1999年08月。
無國界的世界》,大前研一 著,李宛蓉 譯,立緒出版,2006年11月。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