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知足,她的名字

1897年,日本人類學家鳥居龍藏搭乘打狗號抵達蘭嶼,在此之前,台灣總督府業已進行了二次的探險活動,一個月後,另一位人類學家伊能嘉矩搭乘淡水丸號抵達蘭嶼,與鳥居龍藏短暫碰面,鳥居龍藏在蘭嶼進行了為期70天的調查,最後完成了《紅頭嶼土俗調查報告》。

鳥居龍藏問土人是怎麼樣稱呼自己?Yami,我們,雅美從此成為蘭嶼原住民的種族稱呼,如今為了要符合人類學上的定義,對於「人」的稱呼作為種族名稱,而必須正名為達悟,而我們則繼續沿用漢族,而不是改叫人族,這個充滿星海爭霸意味的名稱。


鳥居龍藏在《東京地學協會雜誌》發表的〈台灣通信(八)紅頭嶼行之二〉提到,「世界上各地的人類幾乎都有人抽煙,唯有紅頭嶼的土人完全不抽煙,也因此島上的山野,是看不到煙草的。菲律賓群島以出產馬尼拉煙草而著名,台灣也產煙草,而位於台灣與菲律賓之間的紅頭嶼,竟然沒有煙草。...其次,紅頭嶼也沒有酒,雖然土人有芋頭和小米,但從不釀酒,這也是一件怪事。」

到目前為止,這個疑惑並沒有得到一個合理的解釋,登山界的老前輩楊南郡在譯註裡說到「現在的雅美族,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民政府沒有實施保護政策,都染到抽煙和喝酒的習慣。」這部份與拼板舟教練阿鍾的敘述完全吻合,蘭嶼人接觸到的第一種酒就是公賣局的紅標米酒!

雅美族的社會與家族型態並沒有酋長制與階級的觀念,一切都是在平等與共享的制度觀念下運作,可以分為家族與親族集團,以及漁團、地域組織。

每一個家就構成一個家族,血緣團體是屬於父系家族,在居處制度上,規定夫婦、子女為一個家的構成份子,不論妻子或是子女均從父居,子女結婚後均須搬出老家,並且在父系的宅地上另建新居,形成一個家宅群的聚落內部關係。在各部落之間都有一定數目以父系為中心的親族,原則上都是由長子來繼承,沒有男嗣時才由女性繼承,但是如果沒有後嗣時則可以收養子嗣來繼承,婚姻制度方面則是外婚制,除非家中只有一女時才招贅。

另外較為特殊的制度是親從子名制,也就是在婚後長子出生時,其父母和祖父母均須依長子的姓名更改自己的名字,後嗣的名字多是長輩賜與的,所以與長輩同名的情況並不多見,而且男女的名字可以互通。

漁團組織同時也是一個祭祀集團,是一個在雅美族人中非常重要的組織,由於個人或家族捕魚相當費力而且漁獲量較少,所以自然地由地域中的族人結合成若干小組,一同祭祀一起出乘捕魚,並將漁獲均分,這種方式象徵著其族群社會中的互助精神與共享制度,並且在飛魚季時,這些小型組織會共同組成一個龐大的漁團,而且以部落為單位來舉行。

雅美人沒有製造獨木舟,不是用巨木剖開而成的,而是拼板舟,船底有龍骨,以龍骨為基礎向兩邊伸出多塊刳板為船體,小船用21塊,大船用27塊,用木釘釘住。

地域集團就是所居住的部落地域,以前稱為「社」,現在則稱為「村」,鳥居龍藏調查時蘭嶼有八個社,目前則有六個村,原先的椰油社位於今日的鄉公所和開元港,而伊瓦搭思社就是今日的椰油村聚落,1947年,國民政府接收,將伊瓦搭思社併入椰油社,成立椰油村。

舊社位置則在廢棄的蘭嶼監獄,軍艦岩對面,在1929年,另一位人類學家移川子之藏進行調查時已經消失,也難怪阿鍾說舊監獄那裡很容易見到阿飄,原先以為是被槍決的大哥不願離去,看來還有更久遠的歷史傳說呢!

每一個部落都有自己的疆域,其中的山林、河川、渠道、碼頭、漁區的分野極清晰,再加上每個部落對於自己的歷史背景都有著不同的詮釋,所以雅美人雖然是同一族群,卻沒有全島一起參與的活動與慶典,部落本身是一個獨立自主的社會單位,如果人員或領地受到其他部落的侵害時,部落全體會聯合抵抗。如果族人移居到其他部落的時候,多半會放棄原有部落所擁有的一切。

建築物則是由地下屋、工作屋、榖倉、涼台、豬舍組成,不過目前僅剩下野銀村保留有傳統的地下屋,其餘的村落大多已經改建成鋼筋水泥建築,發呆亭則應該是峇里島的稱呼,有太多遊客去過峇里島,因此也把涼台改名為發呆亭了。

民宿主人女人魚告訴我們,蘭嶼人是不吃羊肉的,路上到處亂走的山羊其實是有主人的,而且在耳朵上都做有記號,山羊和豬是財富的象徵,很少宰殺,打消我的羊肉爐幻想,山羊的角通常掛在屋內牆壁上作為裝飾,而島上吃的豬肉都是從台東進口的。

然而,阿鍾卻說,蘭嶼人並不只有在特定節日才宰殺豬隻,想吃就可以殺,不過現在大家都有工作,能聚在一起的時間自然而然就只有大型節日,也就造成特定節日宰殺豬隻的錯誤印象,到底誰說得對?還是這就是不同部落間不同的習俗呢?

民宿主人姆里塔說,蘭嶼人選擇海岸的林投灌木林為墓地,位於村落界線的兩側,把屍體埋於路面下方林投與亂石之間,不立墓碑,讓土地留給後人使用。

還沒到蘭嶼之前,因為綠島的印象,始終想像著蘭嶼不應該使用摩托車,而應該讓遊客租用腳踏車,搭上這股休閒運動風潮,既能環保又能健身,不過部分環島公路的高低差變化和夜間照明恐怕對於觀光客是種負擔,在台東北返的列車上,思索著怎樣才能增加蘭嶼的觀光人潮,也許可以蓋設輕軌捷運。

但是,WZYang提醒我,此行我們眼中比較有生意頭腦、行銷手腕的女人魚、人魚和貓、青青草原外的皮雕小秋,全都是台灣女孩嫁給蘭嶼男人,複製了台灣的觀光模式,除此之外是買不到任何的土特產,連芋頭餅或地瓜酥都沒有,更不用說飛魚乾了!

夜間觀察時,姆里塔回答我們的疑惑,大部分地方不設路燈是基於生態考量,為了避免趨光性的昆蟲、動物被干擾因而被滅絕,再加上機車、汽車都有大燈,不會看不到道路,蘭嶼想要給遊客的,不是台灣一再重複的觀光模式,而是一種知足的感受,在繁忙的生活中能夠覺得這樣就足夠了!

是的,這樣就足夠了!


探險台灣─鳥居龍藏的台灣人類學之旅》,鳥居龍藏 著,楊南郡 譯,遠流出版,1996年08月。
台灣踏查日記〈上〉》,伊能嘉矩 著,楊南郡 譯,遠流出版,1996年10月。
蘭嶼之美》,徐瀛洲 著,藝術家出版,1999年06月。
蘭嶼部落文化藝術》,劉其偉 著,藝術家出版,2002年05月。
蘭嶼島雅美民族植物》,鄭漢文、呂勝由 著,地景出版,2000年08月。
八代灣的神話》,夏曼藍波安 著,晨星出版,1992年09月。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