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日 星期日

清水高美濕地

清道光年間,彰化縣志中稱此地為高密,是清水早期幾個重要的聚落之ㄧ,日據時代改名為「高美」。高美濕地面積大約三百多公頃,雖然僅有大肚溪口濕地的1/10,但同時擁有泥質及沙灘兩種地質,以及與河口沼澤地緊緊繫在一起,而孕育成豐富又多元的濕地生態,目前有台灣最大族群的雲林莞草,由於乾濕混合而成的複雜地形使得生態種類更加豐富,鳥類、魚類、蟹類及其他無脊椎類等生物也在此棲身。

怎樣才可以稱為濕地?有幾個特點:
  • 濕地內有經常性的水分存在,而水量的多寡,會隨著季節、氣候等因子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 濕地內的土壤通常是排水性較差,或是由沖積、氾濫等自然營力所造成的土地。
  • 濕地中的土壤及水分,能成為濕地內動、植物生長的基質,培育出多樣化的濕地生態相。
因此,「水」、「土壤」及「水生生物」,可以說是構成濕地的三大要素。

1971年在伊朗拉姆薩所共同決議通過的《國際重要水鳥棲地保育公約》(Convention on Wetland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Especially as Waterfowl Habitat),簡稱《濕地公約》(Wetland Convention) 或《拉姆薩公約》(Ramsar Convention) ,其定義如下:
無論天然或人為、永久或暫時、靜止或流水、淡水或鹹水、或二者混合者,由沼澤、泥沼、泥煤地或水域所構成的區域,包括水深在低潮時不超過六公尺之沿海區域。

濕地的類別:
  • 以形成的作用營力來區分:
    • 自然濕地(Natural Wetland):天然環境下所形成的濕地。
      • 用區域位置來細分:
        • 沿海型濕地
        • 內陸型濕地
      • 以水體種類來細分:
        • 鹹水濕地:指未受到淡水補助的濕地,如一般的礁岩潮間帶等,由於受到潮汐漲退之影響,此區之生物作息均配合潮汐時間,且能適應高鹽度的環境,部分物種並能忍受長時間的乾燥狀態,以度過退潮時的無水環境。
        • 淡水濕地:多屬於內陸型的濕地,如一般的高山湖泊、溪流等等,多為承接天然雨水、排水、生活污水等的濕地環境,天然的淡水濕地,是許多原生水生植物的孕育地。
        • 半鹹淡水濕地:多為感潮段的河道,或河口潮間帶等,由於生產力非常豐富,因此常吸引許多鳥類的棲息與駐足,是一般觀賞水鳥的最佳地點。
    • 人造濕地(Artificial Wetland):
      • 補償型濕地(Mitigation Wetland):在美國,為了彌補過去開發行為所破壞的濕地,由美國工兵署提出「濕地零淨損失」(no net loss)政策,即建造一塊新的人造濕地,來彌補過去所損失的濕地環境。
      • 人工濕地(Constructed Wetland):一般專門用來處理廢污水的人造濕地,利用濕地能夠淨化水質的功能,來加以應用,將廢污水排放到所設計的濕地系統中,經過一系列單元的處理過後再排出,將可降低水中污染物的濃度,達到水質淨化之功效。
      • 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水田(水稻田、芋田、茭白筍田、菱角田等)、漁塭、排水溝渠、人工湖泊(水庫),以及早期為了農耕所挖掘的儲水埤塘,均屬於人造濕地中的一環。
濕地的總生產量,是一般良田的兩倍半到四倍,因此濕地環境所創造出的有形與無形價值,往往超出我們所想像的,主要功能可分為:
  • 自然保育:
    • 補注地下水
    • 涵養水源
    • 蘊育天然資源
    • 提供生物棲所
    • 淨化水質
    • 微氣候調節
  • 社會經濟:
    • 調節洪流(滯洪、納洪)
    • 保護海岸線
    • 提供食物來源
    • 水上運輸
    • 科學教育研究
    • 休閒觀光旅遊
高美濕地是目前台中地區的熱門景點之一,每到假日總是能夠吸引大批的年輕遊客前來,大伙光著腳踩在淺灘,追逐嘻戲,而到了黃昏,繽紛炫麗的夕陽,更將高美濕地點綴得更加浪漫。


台灣濕地保護聯盟
台灣的濕地》,莊玉珍、王惠芳 著,遠足文化出版,2001年7月。
台灣水生植物2:濕地生態導覽》,林春吉 著,田野影像出版,2000年3月。
台灣賞蟹情報》,李榮祥 著,天下文化出版,2008年8月。
賞鳥Easy Go:陸鳥篇》,沙謙中 著,陳加盛 攝影,遠流出版,2008年8月。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