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創新者的思考 - 創業家要不疑處有疑

大前研一以他二十多年在麥肯錫的企業顧問經驗,在日本的創業家商業學校提攜後進,告訴我們該如何思考與準備,才能創造成功的企業,雖然許多的創業過程有成功也有失敗,但更能顯示出創業的艱難!大前以非學院派的觀察與實務經驗,許多地方多與《藍海策略》相似,足見其眼光,也顯示出創新一直是成功的最佳催化劑。

風險性創業者要成功,必須符合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
  • 必要條件:在這個世界上有新的需求出現,對於這個需求要比任何人都能處理應付得當,若沒有如此的「必要性」則無法成功。
  • 充分條件:作為公司的整體系統必須整備齊全。
風險性企業,最常見的就是創業開始前五年中可以順利進行,但之後就衰退沒落,可以大致分為兩個理由:
  • 確實有過人的構想戰勝群雄,但沒多久更遭到其他對手競相模仿,並且遭受大規模及大量販售等低價攻勢,無法招架而大受打擊。
  • 察覺自己能力不足時,就趕緊找尋可以彌補自己不足的夥伴,過度相信自己全能而不交辦給他人,自己無法照顧到的部份,反而形成其他公司有機可趁之虛的機會,但是必須避免增加或選擇夥伴的錯誤。
美國和日本風險性創業的營業額規模是如此懸殊,原因除了經營者的視野狹隘外,還加上銀行或是新聞業界的過度推崇和縱容,資金可以輕易取得,反而使得企業對於事業的企圖心喪失,一旦開始接受到演講的邀約,便開始粉飾自己,造成的結果就是停止成長。

優秀創業家們共同的思考方式、構想與態度:
  • 不厭其煩求知的好奇心
  • 一件事情堅持到最後所凝聚的熱情及持續力
  • 企業創業所應有的社會性
世界上有太多經驗是因為遭受失敗後學習得到的,如果不喜歡嚐到失敗的苦果,那麼最好別當創業家,因此,反正都要嘗試的話,就應該選擇能夠激發起求知好奇心的領域來進行,只要在自己感到興趣的領域,就有可能成功。

作為創業家最重要的不單要擁有知識和學問,必須經常對於事物提出質疑,從外部不斷吸收資訊,接受到新的事物時,會思考舊的事物可能不合時宜而有所錯誤,並且具備將之活用於自己事業的熱情、執著,以及行動力。固有觀念存在於每個人身上,為了將這觀念擊退而提出敏銳的質疑,這就是所謂的「思考障礙的破除者」(mental block buster)。

「提出質疑的人」是在對外提出疑問之前,已經對自己詢問了幾十次為什麼,並且重複檢討幾個設定的假設,為了驗證這個假設,才向自己以外的專家或值得信賴的人丟出疑問,一旦確信透過驗證所得到的假設是正確的,同時就會思考對策和解決方式,做到可以發表的程度為止。

對創業家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雖然籠統但正確」的數字,成為創業家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如何能夠取得成為構想材料的資訊。在下列的情況下,構想能力就會受到束縛:
  • 無法自我否定
  • 沒有觀察整體而只著重於某部份
思考過程要隨時保持「上升志向」,也就是求進求新,很多學生被要求用日記方式寫暑假報告,這樣會養成將自己已經知道的事情或了解的事物,重複思考的壞習慣,明明是自己思考就可以理解的問題,因為覺得可能很困難,或是別人已經提供接近解答的回答,許多人總是以此為理由而放棄思考。

學歷這種自尊心所形成的一種阻礙,使得連對於週遭事物提出簡單的疑問都變得困難,通常對於自己學歷自負的人,往往都是行動及思考力比較不具變化性的人,在人類社會中接受優越教育的人,因為有提供道具,就會自然而然從提供的道具中去思考。

若自己不知道答案時,就要有向他人詢問的勇氣和行動力,但前提是先要發現問題,要有高度好奇心以及執著態度,解決這些疑問的方式並非理論而是觀察,就是現場研究(field work),靠自己能力徹底進行調查。

網路上的資訊,事實上絕大多數都不須支付費用,網路不僅單純作為提供資訊的手段,更要賦予附加價值,在現代資訊化社會中,加工資訊、用此知識來謀生,利用知識的附加價值來換取三餐溫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網路上的資料,能否善加利用,就顯現出資訊收集能力的差異。

關於收集資訊,另外其他做法是「深度訪談」(In-depth interview)和「抱持好奇心進行訪談」,和人交談聽取對方的話非常重要,但是必須要避免預設答案進行詢問,答案不是向別人詢問而得來的,應該是自己導出來的結果,所有的資訊都要自己收集,不要依賴雜誌或書中所寫,必須自己收集才算是第一手資料。

認真思考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麼,並與那些有能力將想法整體呈現的人共組成一個網路,這個像蜘蛛網的網路稱為網路型組織,善於運用這個網路型戰略(web strategy)後,就會理解自己應該掌握住什麼。

針對事業計劃書的建議:
  • 不要在事業中加進太多的構想:
    • 事業計劃書最主要是以募集贊成該計劃者與出資者為目的,因此重點必須明確,再加上一些能夠吸引讀者眼光的資料,接著再提出獨特觀點用簡單的幾句做出最後的整理。
    • 仔細琢磨這些列為重點的項目,是否是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部份,檢查兩個要素:
      • 一個是know-how
      • 一個是速度
  • 要對於出資者清楚說明一個尚未存在的事業,必須事先多次練習簡報的說話技巧。
  • 三個重點寫出精彩的事業計劃書:
    • 事業構想必須獨特
    • 說明必須簡單扼要
    • 市場要做市場區隔
對事業設定好賺錢的機制,實際上是以誘因來吸引人潮,只要可以流動的事物都是發展事業的機會,只要人有所流動,那就是金錢的流動。對有時間的人而言,費用(價格)距離會變得比較重要,對於沒有時間的人而言,則是時間距離會比較重要,物理上的距離現在完全不構成問題。

現今時代的購物中心,不能再只是利益性刺激購物而已,必須加入能夠讓顧客享受氣氛的大量要素組合,同樣的東西在看過兩次之後,顧客便不再感到興趣,娛樂性的東西可以讓新客感到新奇,但絕不會有顧客會三度臨門,所以娛樂性和重複性有著不能相容的部份。

提到創新二字,一般往往只會想到技術方面的創新,但實際上,經營系統、僱用人才以及溝通方法,凡是在所有經營領域中未曾有過得思考方法或做法,皆可納入創新的範疇中,絕大部分的發明是組合而成的,藉由將現有商品重新組合就可以發明出新商品。

創意的充分必要條件:
  • 不只是創意本身的可行性,而是在實行時有其他人所無法進行模仿的特性,並且在支付必要成本後,還能夠產生利益。
  • 另一個是做到他人絕對辦不到的差異化,能夠永續經營的事業中其差異化的因素,就是顧客最終仍舊必須前來洽詢,這個部份連結到對自己有利的要素而成為非常中要得差異化因素。
    • 速度就是形成「差異化」的重大因素,比任何人都要快的速度前進,事業沒有所謂的趨勢、流行,事業是接受保管股東的金錢使之可持續性地成長,必須能以穩定的速度進步,並且確實持續成長。
    • 要求速度的同時,要能夠解決顧客的困難,也就是具有獨特性的內容,對顧客有利就能夠得到良好評價這是非常重要的。
創新者必須把握「自己想要做的商品」和「製造方法」,「核心技術」就是能夠成為一把事業鑰匙的經營技術,只有握有「核心技術」,其他就可以委託給第三者(outsourcing)—將自己不會的事情委託給其他世界上最厲害的人。在篩選想法時,盡可能有技巧地篩選以節省成本,若不懂得篩選,則愈花費成本費用。

失敗者的特徵就是因為他們一有想法時就付諸實現,思考貧乏的人往往覺得自己的想法正確,並且堅決到最後一刻而使得失敗的可能性相當高,相反地,可以想出很多點子的人,只要研究如何篩選,其成功的機率就相當高。

成功者在看待事物時,一定會思考三個重點,那就是:
  • 換成自己會如何?
  • 如果這麼做的時候,競爭對手會如何出招?
  • 顧客的反應如何?
思考戰略的重點有三個C:
  • 顧客(Customer)
  • 競爭對手(Competitor)
  • 企業(Company)
在擬定戰略時,必須將這三個C加以組合,對於客戶的需求,要能持續提供比競爭對手相對更優異品質的商品及服務,戰略自由度就是針對顧客的目的,拋棄既有的概念來做這種具有自由度的徹底思考。

製造業為了成功必須先具備四個重點:
  • 抓緊顧客
  • 將顧客的需求反應在商品上
  • 以最便宜的價格最快的速度製造
  • 不需要的東西就不要製造,必須事先審慎預測出需求才有可能成功
如何做才能成為酷斯拉企業:
  • 執行長CEO實際上兼任負責資訊工作的職務,也就是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 將世界上擁有頂尖製造能力及設計能力的企業,全數利用網路空間與自己的公司形成連結。
  • 企業並非金字塔型組織,而是將組織扁平化,採取盡可能將事業縮小,並且有責任範圍明確的「經營層小型化」(Organize Small)組織策略。
  • 不過份參與過多的事業,善用併購(mergers & acquisitions)的技巧。
  • 不需要太過投資設備,相對地,對於人的投資則相當注重。
  • 擁有套利(arbitrage)的概念。

創新者的思考》,大前研一 著,謝育容 譯,商周出版,2006年03月。
新企業參謀》,大前研一 著,江裕真 譯,商周出版,2007年01月。
藍海策略》,金偉燦、芮妮莫伯尼 著,黃秀媛 譯,天下文化出版,2007年07月。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