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6日 星期日

公館出礦坑古道-金童山-汶水山-玉女山-法雲寺-汶水老街

開礦村,是台灣石油開採的發祥地,舊稱硫磺窟、磺窟、出磺坑、出礦坑。

台灣最早發現石油而可考的年代,是在1817年(清嘉慶22年),地點就在出礦坑,當時開發公館石圍墻莊的莊主吳琳芳跋涉於出磺坑一帶,尋求可以開墾的土地,卻無意在後龍溪水面上,有油花漂浮,引為奇蹟,想往上游探索,但是當時出磺坑仍是蠻荒末闢之地,行旅極難,又因原住民與漢人間衝突不斷,因此,未能深入探查油源。


清咸豐11年(1861年),理番通事邱茍因私人恩怨,勾結山胞殺人犯案,在官府通緝下,遂躲入出磺坑山中避難,在後龍溪牛鬥口南岸,見河床有烏油滾滾而出,引火試之,轟然爆燃,可謂台灣油田之濫觴。

邱茍挖掘一口深約3公尺的油井,每天差不多可產油40多公斤,出售用來點燈與做為醫藥用途,1864年,生性狡賴多詐的邱苟以一魚兩吃技倆,將採油權以每年一百銀圓秘密租予吳姓家族,翌年又以每年一千銀圓改租予英商寶順洋行(Dodd & Co.),引起二者爭奪採油權,率眾私鬥,1870年,淡水通知逮捕邱苟治罪,又因外商在台無權採礦,吳姓家族亦無權頂獲油權,遂將該油礦關閉。

清光緒3年(1877年),兩江總督沈葆楨巡視台灣,聽說出磺坑出產石油,呈准上峰,收歸官辦,並成立油礦局,開發苗栗油田,是台灣最早的石油機構,1878年,在葉文瀾主持下,聘請英籍技師蔣道濤和美國技師簡遲和勒克等三人,購進美國頓鑽鑽機一套,進行機器鑿井開探後龍溪之石油,在距離後龍約3哩之貓裡社開設油井「苗1井」,井深120公尺,每天產油約1,500斤,這是中國第一口頓鑽井。當時石油被稱為硫礦油,故出磺坑當時被稱為硫礦窟,亦列名苗栗八景之一「磺窟響泉」。

出礦坑古道入口就在城隍宮旁,香茅的故鄉旁的水泥小巷,就是登山口,指標上寫著是「陸軍登山步道」,是因為古道過去常被軍方做為操練官兵體能的訓練道路,故有此稱,古道全長約3.5公里,沿途的轉彎處都可眺望後龍溪與整個出礦坑全景,視野開闊,途中有許多油桐林,在春天極為壯觀。

山頂的四岔路,右往玉女山,左往金童山、汶水山,均為保線路,寬大好走,金童山(10-27),又名尖山、汶水尖山,海拔506公尺,山字森林三角點,位於大湖鄉富興村和公館鄉開礦村交界,樹林間無展望。

汶水山(10-28),又稱北尖山、尖山北峰、金童山北峰,海拔410公尺,山字森林三角點,登山口在金童山登山口沿保線路再往前,在一處轉彎處有一塊寬大空地,登山口就在草叢中,沿著舊保線路行走,雜草叢生,靠近高壓電塔處有右岔路上切稜線,約莫20分鐘可登頂。

不過,因為路口沒有登山路條,我循著水泥保線路一直走,最後會接到後龍溪畔的開礦村道路,於是又折返,才在空地處找到登山口,浪費了20分鐘,再加上早上在城隍宮前的馬路傻傻地一直往上走,來回浪費了40分鐘,使得今天的健行有一個小時上演迷途記。

回到古道岔路口,往玉女山的岔路同樣草高及腰,但是不難走,只要上到稜線,反而是寬大的保線路,沿途有兩個岔路,均往左,並有指標,就在登山口前,讓我第二次看到藍腹鷴雄鳥,悠閒地從我眼前晃進竹林樹叢中,然後坐在樹下咕咕叫。

藍腹鷴,又稱藍鷴、華雞、山雞、哇雞,台灣特有種瀕臨絕種野生動物,主要棲息於低海拔至海拔2,300m山地森林下層,雄鳥全長約72cm,翼長24~25.5cm,全身大部分為藍黑色而帶有金屬光澤,頭部成暗藍黑色,有白色羽冠,背部白色,肩羽呈紫紅褐色,尾羽除中央一對為白色外,其餘均為深藍色。

雌鳥全長46~57cm,翼長23~24cm,體型較雄鳥小,背面大致為暗褐色,有均勻排列之土黃V形花紋,頭、頸及腹面為黃褐色,有黑褐色細紋。常在晨昏之際、濃霧或天候不佳、光線昏暗時,出現在林下開闊處或林道上覓食,個性羞怯隱密、警覺性極高,稍受干擾即迅速鑽入林下草叢中或疾速飛往坡下。

玉女山(10-29),又名化人公山,海拔586公尺,位於苗栗縣大湖鄉富興村,無基石,樹林間亦無展望,登山路徑因連日大雨潮溼陡滑,我可真是吃足苦頭,額頭和太陽穴雙雙掛彩,來回約莫1小時,登山口外沿著路徑繼續往下,可以接到出礦坑古道出口和法雲寺的連接處。

從法雲寺下山,大約要踢一公里多的馬路,過了吊橋和汶水溪橋就是汶水老街,是昔日苗栗前往大湖的交通必經之地,也是早期獅潭、泰安、大湖地區前往苗栗的交通樞紐與貨物集散地,台72線快速道路通車之後,車潮消失,汶水老街逐漸蛻變成為具有人文、藝術氣息的街坊市集,提供遊客休閒遊憩的好去處,不過同樣面臨台灣觀光聚落的難題,就是沒有發展特色!

我在老街吃了板條補充體力,再沿著台6線一步一步踢回開礦村,大約4公里左右,今日共走了7小時5分鐘,沒有力氣在油礦博物館逗留,只好留待下次了。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