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2日 星期日

潭子新田登山步道-聚興山-萬里長城觀光步道-大湖山、豐原三崁頂健康步道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潭子新田登山步道、萬里長城觀光步道
新田登山步道,位於台中縣潭子鄉龍興巷內聚興山區,登山口設有1063階由仿木棧道鋪設而成的台階,依山勢而建蜿蜒直上,風格精緻樸實,總長2公里,沿途有茂密的相思樹森林、竹林與各式的闊葉林種灌木叢,以及相當完整的植被。

聚興山(10-40),海拔500公尺,二等三角點1124號,小百岳第40,位於新田登山步道最高點旁,由水塔旁缺口進入果園,再繞過第二個紅色水塔,山頂就在果園旁竹林中。

新田萬里長城觀光步道,位於刀石坑福德祠和停車場旁,是一條簡短的木棧道和水泥路混合步道,目前僅有500公尺長,由水土保持局補助興建,終點在一片黃土,看起來是尚未完成,沿途盡是成熟的龍眼樹,結實累累,步道最高點有一木造涼亭,涼亭旁有明顯岔路,是循著稜線前往大湖山的登山路徑,路跡十分明顯,不過有一處瘦稜,需小心行走。

閱讀全文...

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快樂為什麼不幸福? - 想像未來的侷限

體驗是指參與某件事,知覺則是觀察某件事,一個有從事的意思,一個則有察覺到那項從事的意思,一個表示反映,一個則表示所反映的事。盲視,是缺乏看到的知覺。情感表達障礙者並非缺乏傳統的感情詞彙,而是對本身的情緒狀態缺乏自省的知覺,由前扣帶皮質(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失靈所引起,負責傳達我們對事物的知覺,包括內在狀態在內。

描述者對體驗的口頭描述顯然過度描寫了他們對於體驗本身的記憶,使他們最後記得的不是本身的體驗,而是他們對本身體驗的說法。在變化發生的當下,除非心思能全神貫注在該體驗的某個方面,否則我們就只能仰賴記憶,並拿目前的體驗來與過去體驗的回憶相比較,才能察覺到這些變化。一旦擁有某種體驗,我們就無法對它置之不理,以體驗從未發生的角度來看待世界,當人說自己的過去有錯時,錯的可能是現在。


閱讀全文...

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這才是心理學!:如何以科學方法理解人類行為 - 科學的核心

佛洛伊德是根據個案和個人內省資料建立起他的精緻理論,但是這些資料基礎卻不牢固,沒有像現在心理學家那樣,確保這些理論架構是建立在可靠的,以及可以被其他研究者重複驗證的行為數據上。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是用複雜的概念結構對人類行為進行事後解釋,在事情發生之後才給的解釋,而不做事前預測,與其把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看作當代心理學的理論,不如當作文學創作的靈感更為恰當。

公眾對科學知識的抗拒,民眾更傾向於用哲學的思辨、神學的預言或民間的常識來解釋世界上發生的現象,每種科學在發展過程中,都曾經歷這一抗拒階段,科學的每次重大進步都經歷過巨大的阻力,不過當人們理解道心的發現不但不會詆毀人性,且能因拓展我們的知識而更加成全人性時,反對的聲音也就消失了。人們常常否定心理學研究,並不是因為他們覺得不好,而是想逃避由此可能帶來的麻煩。


閱讀全文...

2010年8月13日 星期五

三灣銅鏡山林步道-大銅鑼圈山、老銃櫃步道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銅鏡山林步道
2007年才整建完成的銅鏡山林步道,以完整的步道系統串連起銅鏡村的精華景點,銅鏡村是三灣鄉峨眉溪岸的聚落,當地人稱銅鑼圈,以峨眉溪流經此處,南、北岸各沖積出一個形如銅鑼的河階台地,因而得名,南岸聚落較大因而稱大銅鑼圈,這個淳樸的客家村落,山多田少,仍保有完整的自然風光,山林裡草木蔽天,油桐樹散生其間,步道沿途可以欣賞大埤塘環塘水岸風光,走訪伯恩乳牛生態教育園,徜徉牧場的青青草原,呼吸芬芳草香,細數桐花步道的白雪飄飛。

由台3線省道轉往苗19鄉道,約莫1公里便有指標,可將車停在雜貨店前的廣場,再循雜貨店旁的馬路上行約100公尺,就是銅鏡社區活動中心,登山口就在活動中心旁,有明顯指標。不過,此段步道約莫只有01分鐘路程,通往山上咖啡屋旁尚在施工的停車場,山上咖啡屋又稱大池塘農莊,大概不是旅遊旺季,呈現歇業狀態,咖啡屋前的小徑就是通往大埤塘和大草原的


閱讀全文...

2010年8月12日 星期四

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 (3)成仙術 - 古代的養生法

西漢諸帝,自漢文帝以下,幾乎都與神仙方士離不開關係,西漢好神仙喜方術者,以帝王及貴族居多,重禱祀、海外求仙與黃白術的修鍊,曠日而耗財,非一般百姓所能耽玩,到了東漢後,神仙修鍊之說,漸漸向於辟穀、房中、符籙,禱祀則以治病劾鬼為主,費財較少,因而不再囿限於貴族,士庶民群起仿效,神仙說也就隨道教之流傳而深入民間。

張陵創立五斗米道,所撰作的經書依託老子所傳,稱為正一經,並設立二十四治以統轄教眾,分上品八治,中品八治,下品八治,後另置四別治,共二十八治,以應二十八宿,民家曰靖,師家曰治,治、靖至唐稱觀,至宋稱宮、廟,初入道稱鬼卒,已信道能主司祭禱,可為人治病者,稱祭酒,部眾多者稱為治頭大祭酒,張魯之子張盛時,使遷居江西龍虎山,自盛而後,子孫世代居之。太平道與五斗米道,請禱治病的方法大抵相同,所不同者,五斗米道另有靜室、義舍,太平道置三十六方。


閱讀全文...

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

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 (2)生死 - 地府組織的發展

以莊子看來,人之生係由氣而來,人死後也將化為氣而返歸大自然,然後再隨機緣組合為其他東西,列子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形、氣、質三者所組合成的,人也是如此,天代表清輕之氣,地代表濁重之形、質,一切萬物皆由形、氣、質組合而來,因此一切皆由天(氣)、地(形、質)而化生。

道家對魂魄的問題較少觸及,但對形氣之說,則極為完備,人之精神,清輕,為氣,屬於天,人之骨骸,濁重,為形、質,屬於地,氣生萬物的說法,形成了道教一氣生三氣(三天),三氣生九氣(九天)的說法。儒、道較能以理智的方式,來處理鬼神之事,在先秦之世,稍能言行一致的,當為道家,道家既以為人死後復歸於大氣,因而不必厚葬。

淮南王劉安開始拿自然界的現象,來說明人體的生成與結構,即以人配天,這個觀念發展到後來,便成為道教的以人體為小宇宙,人體內部血氣運行一圈,便稱為一周天。韓嬰把魂魄的觀念,擴大為精、神、魂、魄、志五者,並把它拿來跟人體的五臟相配,於是五行、五臟與魂魄都有了關連。

班固《白虎通》中引許多當時所流行的讖諱書的說法,把《白虎通》的說法看成漢世生命起源說的集大成者,將魂劃歸於情,歸於陰,把魄劃屬於性,屬於陽,與先秦陽生魂,陰生魄的說法相異。


閱讀全文...

2010年8月10日 星期二

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 (1)神鬼 - 窮盡,是做學問的根本

在周朝,一般人民大抵將鬼神分為分為天神、地示(祇)、人鬼三類,凡是屬於空中的,如天帝、日、月、星、辰、風、雨、雷、電等神,皆歸天神,凡是在地上的,如大地、山、川、河、澤、社、稷等,解屬於地示,凡是人死後之魂魄,皆稱為人鬼,人鬼可以轉變為天神、地示,可以轉變為自然神,而諸神的性質不同,能力也就略有不同。

天神在北極,地祇在崑崙,人鬼之大者主社稷,周世以北辰為天樞,為玉皇大帝之所居,太微(紫微)是帝庭所在,清都則為天皇之居所,紫微其處,是以天極星為主星,配上周圍近20個星宿所組成,天極星即是北極星。



閱讀全文...

2010年8月8日 星期日

東勢天梯健康步道-北大茅埔山-靈石親水公園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天梯健康步道
軟埤坑休閒農業區,位於東勢鎮慶福里,約略分布於軟埤坑、五窯坑、大坪角、馬鞍寮及龍背等地區,總面積約253公頃,地勢山巒起伏,林相頗為豐富,隨著季節不同所栽植的開花植栽,諸如梨花、梅花、櫻花、桃花等,十分引人入勝,開花季節時花海繽紛的景象,常使遊客流連忘返。

閱讀全文...

2010年8月5日 星期四

顧問成功的祕密:有效建議、促成改變的工作智慧 - 攻心為上

顧問工作,是指受了他人請託才去影響他人想法的一種專門技術,顧問最常犯的職業病就是不請自來地提供幫忙。訓練只是一種更為廉價的顧問方式。顧問所販賣的商品是改變,當邏輯行不通,才是他們真正需要顧問的時候。一旦敢於提出疑問,尋其解答的工作就有可能走在合理的道路上,也才能接受不願付出代價即一無所獲的現實。

凡是顧問都會發現自己受託處理的問題中,十有七八都不真正屬於自己的專長範圍,顧問不但要是個專家,也要是個解決問題的高手。知道該怎麼做(know-how)所得的酬勞遠不及知道何時做(know-when),瘋狂的行為只不過是在超出其有效範圍外所做的正常的行為,高明的行為,就是選在最能發揮其功效的時刻,所做出的瘋狂的行為。


閱讀全文...

2010年8月4日 星期三

後現代主義與史學研究 (n)新史學 - 本身即價值所在

梁啟超一生都是個民族主義者,一生都在追尋任何可能的方法,以解除列強對他多艱難祖國的侵凌。對梁啟超來說,保國比保教、保種更重要,民族主義是個政治問題而非文化問題,民族主義對他來說不是一種理論的象徵意義,而是一種實際的政治規劃,梁啟超視中國為一政治實體而非傳統含義的普遍文化。

梁啟超在思想上和傳統疏離,而感情上仍眷戀之,他的關懷是政治層面更甚於文化層面,評量標準是西方的而非中國的,政治理論的接受是基於其對於完成他最後目標有否幫助,因此較不注意政治理論的義理含義,終生守之不逾的終極關懷是做為一政治單位的中國。梁啟超的政治思想反映出中國從天下普遍王權,到現代列國體系以國家為世界秩序模式的轉變。


閱讀全文...

2010年8月3日 星期二

聖賢與聖徒:歷史與宗教論文集 (2)武廟 - 釣魚之外的故事

自唐初立國以降,太公祭祀見嶄露頭角,開元19年(731年),下詔兩京及天下諸週,各置太公尚父廟一所,以張良配享,春秋取仲月上戊日祭祀,至此,太公廟遍佈天下,其在帝國祀典的主祀地位完全底定,自是太公廟同孔廟形成釋奠禮的兩橛,缺一不可。張良乃修習《太公兵法》有成,助高祖運籌策惟帳中,決勝千里外,滅秦譾項,功勛過人,呂尚與張良皆緣興周、旺漢成為武廟首批奉祀的人選。太公祀典的興立與初唐立國脫不了關係,況且自中唐以降,安史作亂,朝廷用兵方亟之際,武廟祀典自然獲得前所未有的重視。

太公之祭與孔聖祀典呈亦步亦趨的關係,肅宗上元元年(760年)詔太公望追封為武成王,並申覆擇古今名將,準文宣王置亞聖及十哲等,饗祭之典,一同文宣王,擇取古今名將仿十哲以享祭,包括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丞相諸葛亮、唐上書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本朝人物居二,武廟十哲幾乎《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一書所囊括殆盡的武學名將。


閱讀全文...

2010年8月2日 星期一

人文與民主 - 通識修養

王韜首先界定了歐洲三種不同的體制,分別稱之為民主國、君主國和君民共主國,康有為最初可能是受到他的啟發,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理論,在中國思想史上導入了一套全新的範式,直到五四前仍成為經學中的主流,《國粹學報》刊登了大量有關這一主題的文章,由此,儒家菁英們逐漸形成了一股思潮,認為中國的民主觀念早在孔、孟及其他聖賢那裡就已經發展起來了,與西方無關,而現代儒家的責任就是要從儒家文獻中將它重新發掘並加以光大,民主觀念被證明對中國菁英富有吸引力,他們不僅接受了它,而且極力想使它本土化。中國的菁英文化雖然有許多不足之處,但它充滿矛盾地證明了自己更樂於接受民主的觀念,而不是拒斥它。

閱讀全文...

2010年8月1日 星期日

聖賢與聖徒:歷史與宗教論文集 (1)儒教 - 無以為繼的國家宗教

東漢延熹8年(166年),桓帝遣官到苦縣祭祀老子,次年,祠黃老於濯龍宮,用郊天樂,以孔子、浮屠陪祀老子,適顯現了此三教在桓帝心目中不同的信仰位階,可見在他的信仰世界裡,老子的意義非比尋常,反映的是漢初作為治國之術的黃老之學成功轉化成宗教性黃老崇拜的訊息,儒教成德者聖賢,與釋教的菩薩、道教的神仙均為信仰的典範和聖者,成聖希賢原為儒教至高無上的成德目標,而《太平經》卻列之為修道成就最卑下的兩個位階,其意在貶抑儒教至為明顯。

釋教傳入中土約在兩漢之季,初始釋教依附道術,方便流佈,時人輒習以黃老、浮屠並稱,牟子《理惑論》成書於東漢末葉至晉宋之際,為中國佛教早期的著述,牟子佛、道兼修,正是早期佛教徒的狀況,釋教接引中土人士的方便法門,卻不意埋下日後釋、道二教互爭勝負的導火線。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