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3日 星期五

三灣銅鏡山林步道-大銅鑼圈山、老銃櫃步道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銅鏡山林步道
2007年才整建完成的銅鏡山林步道,以完整的步道系統串連起銅鏡村的精華景點,銅鏡村是三灣鄉峨眉溪岸的聚落,當地人稱銅鑼圈,以峨眉溪流經此處,南、北岸各沖積出一個形如銅鑼的河階台地,因而得名,南岸聚落較大因而稱大銅鑼圈,這個淳樸的客家村落,山多田少,仍保有完整的自然風光,山林裡草木蔽天,油桐樹散生其間,步道沿途可以欣賞大埤塘環塘水岸風光,走訪伯恩乳牛生態教育園,徜徉牧場的青青草原,呼吸芬芳草香,細數桐花步道的白雪飄飛。

由台3線省道轉往苗19鄉道,約莫1公里便有指標,可將車停在雜貨店前的廣場,再循雜貨店旁的馬路上行約100公尺,就是銅鏡社區活動中心,登山口就在活動中心旁,有明顯指標。不過,此段步道約莫只有01分鐘路程,通往山上咖啡屋旁尚在施工的停車場,山上咖啡屋又稱大池塘農莊,大概不是旅遊旺季,呈現歇業狀態,咖啡屋前的小徑就是通往大埤塘和大草原的

道路。

大埤塘,當地人稱為大龍崗湖,是早年當地梯田、旱地賴以灌溉的天然湖泊,泉源四時不竭,岸邊有高大的山黃麻、相思樹、藤類植物,塘內水深魚肥,是居民喜愛的垂釣點,水面、岸邊有夜鷺、水鴨棲息,幽靜湖面倒映著山青水綠,景致寧謐,隨著步道的開闢,外人才得窺其面貌。

埤塘下游的生態島,為調節大埤塘水量的精巧設計,島上及週邊有景石組、枯木柱、塊石護岸、飛石踏步,靠一道拱橋連通到對岸,桐花季節由橋面下望,片片小巧細緻的白色桐花飄落水面,隨水面的漣漪跳起華爾滋,排列成多變的圖案,饒富趣味。沿環湖步道左側棧道而行,是蜿蜒山壁旁的植草磚步道,整段步道都在林蔭下,不時有徐徐涼風吹來,走來舒爽,往前直行上坡通往大草原和伯恩乳牛生態教育園,右岔路繼續沿著塘岸繞行,可以通往生態島。

大草原廣達8公頃,桐花步道沿著草原邊緣開闢,可繞行一圈,步道邊的油桐樹非常高大,桐花開在高高低低的枝椏間,行走在步道濃蔭間,抬眼見樹梢花朵在陽光下閃閃生輝,低頭則是舖地的雪白花毯,轉身又是草浪款擺,置身油桐花徑中,總令闖入的遊客無限驚喜。大銅鑼圈山(10-39),海拔124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基石點位大約在步道大轉彎處,已經遺失找不到了,也無山頂標示。

伯恩乳牛生態園區,前身是伯恩牧場,由退休教師羅世勳創設,已有二十年歷史,山坡地原本是羅世勳伯父所有的茶園,牧場來自伯父的恩惠因而得命,曾飼有大小乳牛約130頭,都是高品質的荷蘭乳牛,生產的鮮乳固定交由牛乳工廠收購,部分供應遊客嘗鮮,目前已經停止營運了。整個銅鏡村種植牧草面積廣達50公頃。

逛過大草原後折返,沿埤塘岸邊繞一圈,回到山上咖啡屋,循產業道路回到銅鏡社區,路旁幾株參天巨木旁有座忠烈墓,是一處見證當地開拓歷史,紀念早年漢蕃衝突犧牲義民的墓塚。據悉,清道光年間,漢人進墾銅鑼圈一帶,開墾期間死於原住民之害者百餘人,散葬於村中各角落,咸豐年間,庄中賢達將開庄犧牲之忠骸合葬,命為忠烈墓,但未留隻字片語,後來庄民雖於每年中元節祭祀,但久而久之這段事跡為人淡忘,忠烈墓便成了大眾廟,直到幾年前,村民發現一份記載銅鏡村開拓歷史的文獻,才知道錯把英烈當孤魂,於是倡議整修荒塚,集資興修陵墓,並銘誌這段正名的歷史。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老銃櫃步道老銃櫃步道位在三灣鄉三灣村、永和村與大河村的交界,是新近開發的休閒步道,銃是指一種舊式的槍械武器,櫃以客語發音,有儲藏的意思,此處曾經是先民拓墾時的武裝防衛重地,步道沿著昔日山脊稜線的農產運輸道路修闢,沿途可欣賞到桐花、樟樹林、光蠟樹林等林相,鄰近還有一處三連埤遺址,是舊有的荒廢3個緊鄰的大池塘,現己形成一濕地,因此還有螢火蟲、獨角仙等豐富的生態。

步道登山口在苗5線11.7K處,旁邊是山城休閒農莊,從土地公廟開始上登,全程約1.5公里,採用自然的生態工法施工,古意十足,沿途上下坡度起伏不大,易於步行,適合閤家踏青健行。拾級而上來到高處,可以欣賞三灣丘陵地形山巒疊翠的景色,步道終點五寶慈湖寺設有告示牌,出口在台3線省道101.5K。

趁著到頭份處理一些善後事宜,到三灣走了兩個步道,銅鏡山林步道大概因為桐花季已過,雜草已漸漸蓋過空心石磚,而且山上咖啡屋和伯恩乳牛生態園區
都呈現歇業狀態,繞一圈約莫要1個小時時間,而老銃櫃步道整理得相當完善,用碎石和水泥假木建造,終點的五寶禪寺正在大興土木,來回大概只要40分鐘,兩條步道十分適合短程健行。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