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7日 星期六

頭份老崎休憩步道-老崎坪頂山、三灣銅鏡映獅山自然步道、造橋火炭谷步道-蚊帳窩山

在頭份鎮東北隅老崎紅土丘陵台地上,深隱著一片尚未過度開發頭份後花園,在這遺世獨立的樂土中,有茶園成壟、有楓香林蔭、有松濤低吟、有相思夾道。老崎休憩步道全長約4公里,分別於宣化堂、錦春農場、怡明茶園、日新茶園四處入口均設有停車場,遊客可選擇短程往返或O型環繞式健行,沿途松林石階步道、楓香紅土步道,枕木扶桑步道,相思紅土步道各展風情。

169.7高地休憩茶亭旁邊是有著四季山莊標示的自來水儲水槽,可遠望獅頭山、鵝公髻山、加里山,天氣清朗時,雪霸國家公園之大、小霸尖山、聖稜線清晰可見,到步道最高點老崎坪頂山之前,有座楓林吊橋,跨越的不是小溪,而是產業道路,也有路口可以接上來,相當有趣,老崎平頂山(10-34),海拔180公尺,三等三角點79號,設有觀景平台,近觀老崎坪頂茶園風光,遠眺竹南、新竹海岸,涼風徐徐,怡然忘憂。

往前是181.9高地設有木椅,之後路徑少人走,雜草叢生,156.2高地設有涼亭和廁所,高地上的茶園呈現荒廢狀態,高地之後是整片的丘陵地開發,原先作為環形步道或往水流東的步道均已消失。


老崎坪頂茶園附近是客家三合院許家古厝、怡明茶園紅磚茶坊、悠悠小靜唐風簡餐、錦春農場松林小徑,充滿自然風情和濃郁人文氣息氛圍,在產業方面,椪風茶、文旦柚、高接梨及客家米食,都值得一一探訪。

銅鏡映獅山自然步道,完工於2009年10月,全長892公尺,是一條小而美的步道,由卵石加上石板與木棧道混搭建造而成,沿線兩旁為桂竹林,亦有廣東油桐樹穿插,五月時節亦可作為賞桐地點,步道最高點稜線西方約150公尺,有畚箕窩凸頂山,又稱九芎林角山,海拔175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如果能沿著稜線向西拓展接上三角點,則可以增加步道長度一倍,並且讓登山客或基石愛好者摸到基點。

步道西邊起點是江夏堂,路口有明顯看板標示,東邊出口則是銅鏡山莊,走一小段水泥道路下坡到苗18鄉道上,步道出入口鄰近農村再造有成的銅鏡社區,銅鏡村以峨嵋溪與新竹縣峨嵋鄉富興村九寮交界,峨嵋溪蜿蜒流過,由東邊經北端銅富大橋南下,西過峨嵋橋匯入中港溪,將社區劃分為數個聚落,因聚落地形而稱銅鑼圈,南岸聚落較大稱大銅鑼圈,北岸聚落較小稱小銅鑼圈。

小銅鑼圈地區是典型的客家鄉村,經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培根計畫經費補助與學員推動下,社區明顯蛻變,將社區入口原本醜醜的灰牆,用裁切好的磁碗、陶甕等三灣燒,拼黏出銅鏡、咖啡、蝴蝶等具代表性的圖像,每名參與者的手、足印也在其間,社區內廣植矮仙丹、松葉牡丹,賞心悅目,家家戶戶的信箱則是獨一無二的DIY木頭彩繪,成為遊客留影的焦點。

早上,和LSM先去了附近的老崎休憩步道,作為在這個鄉鎮居住的一個最後回憶,天氣相當好,不過步道只有我們兩人行走,原先把車子停在宣化堂下,恰好在整地,砂石車進出,於是把車停在錦春農場下方,開始今日的健行,整段路程均有階梯或木棧道,我們走了岔路到青楓林,是昔日軍隊野外訓練的場地,現在仍留有警告標語和迷彩的磚牆,和青楓相互輝映,十分有趣。

從青楓林旁的泥土路接到四季山莊自來水槽和169.7高地,再沿著原步道走,可惜後段已經因為土地開發而消失了,只得原路折返了,山林裡的大同寺和宣元禪寺都沒有人蹤,整段路程只在楓林吊橋處遇到一位自行車友,山徑上靜悄悄地,不過也折騰了兩個多小時。

接著,就前往三灣的小銅鑼圈,在午餐前走走銅鏡硬詩山自然步道,不到很短,大約只要15-20分鐘就可以走完,兩個登山口中間是山灣咖啡簡餐,造景很美麗,不過服務的次序和效率讓人不敢領教,也許是想讓遊客可以好好放鬆,所以步調很慢,但是卻讓許多飢腸轆轆的遊人發火抱怨。

LSM離開後,閒著沒事,想要找尋一下雙鵝山的步道入口,於是出發前往造橋,不過並沒有找到,也沒有看到要收費的禮蘭生態園區,不過出了禮蘭社區就接上了木炭博物館,既來之則安之,索性走走火炭谷步道,步道轉彎處右邊是泥土路,可以上登蚊帳窩山(10-35),又稱車坪山、廚子山,海拔84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順著路續行,其實剛好可以繞一圈,經過廢棄的怡廬玉蘭居回到原點。

1996年,谷巴汽車旅館要轉型為休閒渡假村,發現了造橋是炭的故鄉,雖然造橋的木炭產業已經慢慢沒落,但長久以來,木炭伴隨著老一輩的生活種種,如做飯、取暖、生火、水塔過濾等,於是希望透過木炭博物館的設立,來傳承和保存地方特色,終於在2003年9月完成。



0 意見: